•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銀保監會:今年銀行業資産品質將總體保持穩定

2019-05-12 10:53: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網北京5月11日電(閆雨昕)銀保監會于近期發佈了2019年一季度銀行業主要監管指標數據,銀行業資産和負債規模增速繼續回升,信貸資産品質保持平穩,風險抵補能力較為充足。銀保監會統信部副主任劉志清對一季度數據解讀認為,銀行業運作平穩,風險總體可控。

  “今年銀行業資産品質將總體保持穩定”

  數據顯示,2019年一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2.16萬億元,較上年末增加957億元;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80%,與上年末持平。

  我國銀行業的資産品質問題向來是市場探討的焦點。劉志清認為,信用風險一直是銀行業的主要風險,信用風險的走勢影響銀行業的穩健性以及銀行業支援實體經濟的能力。在銀行業一季度監管數據發佈之際,他給出了“今年銀行業資産品質將總體保持穩定”的判斷。

  劉志清具體分析稱,首先應從資産品質自身的歷史變化來把握前進趨勢。“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後,我國銀行業資産品質承壓,不良貸款率自2011年開始進入‘雙升’階段,2014-2015年處於快速上升期,2016年之後處於平穩期,這期間新形成的不良貸款顯著下降,銀行業也加大處置力度,2017年以來共處置不良貸款3.85萬億元。不良貸款的形成和處置大體形成平衡,所以不良率將保持平穩。”

  此外,他從銀行業所處的經濟環境和監管政策角度解釋道:“2019年一季度經濟運作開局良好,全年有望實現穩定增長,同時,2019年也是打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承上啟下的一年,銀行業要繼續加大不良貸款處置力度,持續推進重點領域風險防控。”

  本次公佈的數據還顯示,2019年一季度末,商業銀行貸款損失準備餘額為4.15萬億元,較上年末增加2485億元;撥備覆蓋率為192.17%,較上年末上升3.13個百分點;貸款撥備率為3.45%,較上年末上升0.05個百分點。劉志清表示,上述指標均高於監管要求,整體撥備還會處於較高水準,銀行業抵禦損失的“彈藥”充足。

  談及近期《商業銀行金融資産風險分類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的實施對銀行業經營的影響,劉志清表示該影響有限、且在可控範圍內。“嚴格的資産風險分類並沒有改變銀行真實的風險狀況,所以並不影響我們對銀行業資産品質整體保持平穩的判斷。”

  金融機構資源配置效率有所提高

  數據顯示,2019年一季度重點領域和民生工程金融支援得到強化,其中基礎設施貸款新增1.1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多增948億元。製造業和零售業貸款保持增長勢頭,分別增加4603億元和4835億元,增速分別回升至4.8%和8%;單戶授信1000萬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保障性安居工程貸款同比分別增長24.7%和24.6%,明顯高於各項貸款增速。劉志清認為,這表明銀行業金融機構為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和穩投資發揮了積極作用。

  2019年一季度銀行業信貸投放實現了平穩較快增長,對實體經濟發放人民幣貸款增加6.29萬億元,新增人民幣貸款佔同期社會融資規模的76.9%,較2017年提高約15個百分點,同時,影子銀行和表外融資平穩下降,2018以來委託貸款和信託貸款累計壓縮2.5萬億元。劉志清對上述數據解讀稱,銀行業金融機構發揮了信貸融資主渠道作用,影子銀行活動得到抑制。

  在銀行業服務實體經濟力度增強的同時,兼顧金融風險的防範與化解也至關重要。劉志清表示,銀保監會密切關注重點領域風險和苗頭型風險隱患,堅持早發現、早識別、早處置,在支援實體經濟平穩運作的前提下,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比如堅持房地産融資審慎監管制度,嚴控銀行保險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産市場,今年以來房地産貸款增速持續平穩回落,一季度末,人民幣房地産貸款餘額40.52萬億元,同比增長18.7%,增速較上年末降低1.3個百分點。

  年初票據融資增長較快的情況也得到銀保監會的密切關注。劉志清表示,銀保監會及時加強票據業務監督檢查,督導銀行規範開展票據業務,嚴防違規套利,目前票據融資逐步回歸常態,3月份新增978億元,低於前兩個月的5165億元和1695億元。

  “此外,當前銀行業資金空轉現象減少,同業業務持續收縮,特別是利用金融産品繞通道、加杠桿、相互嵌套的業務大幅減少。”劉志清説,2017以來同業負債、同業投資、同業理財持續收縮,累計減少了12.6萬億元。

  劉志清表示,從目前來看,金融機構資源配置效率有所提高,金融機構適應性增強,有利於支援實體經濟發展。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