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以五四精神涵養新時代青年的家國情懷

2019-05-04 13:04:00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字號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強調,愛國主義是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中華民族團結奮鬥、自強不息的精神紐帶。”對新時代中國青年來説,就是要高舉愛國主義的偉大旗幟,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樹愛國之志,踐愛國之行,以深厚的家國情懷和永久奮鬥之精神奮進新時代。因此,隆重紀念五四運動,以五四精神涵養新時代青年的家國情懷正當其時。

  家國情懷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精神財富

  孟子言“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生動詮釋了中國傳統文化“家國一體”的觀念和主張,為人們正確處理個人、社會和國家的關係提供了基本遵循。古人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強調在正心誠意、修身齊家的基礎,實現治國平天下的理想追求。家國情懷是愛的表達,是情的展現,是歸屬感與責任感的凝結。家是縮小的國,國是放大的家,國之不存,民將焉附?家與國休戚與共,個人命運與民族存亡息息相關。每當國家民族危難之際,舍小家為大家,正是中華兒女家國情懷彰顯和昇華之時。

  五四運動爆發於民族危難之際,面對國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青年先進分子,為了祖國和民族的新生,為了人民大眾的解放,“慷慨身許國,倜儻不為家”。1919發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的李大釗30歲,1920年翻譯了《共産黨宣言》的陳望道29歲。這一時期,成為中國第一批馬克思主義者的毛澤東、周恩來、蔡和森、鄧中夏、惲代英、瞿秋白、趙世炎等也才20多歲,他們以家國天下的雄壯情懷,以青春之我鐵肩擔道義,舍我其誰,唱響了中國偉大社會革命之歌。“兒何嘗不思念著骨肉的團聚,兒何嘗不眷戀著家庭的親密,但烈士殷紅的血跡燃起了兒的滿腔怒火,亂葬崗上孤兒寡母的哭聲斬斷了兒的萬縷歸思。為了讓千千萬萬的母親和孩子能過上好日子,為了讓白髮蒼蒼的老人皆可享樂天年,兒已以身許國,革命不成功立誓不回家。”(1928年8月25日年僅25歲的王爾琢英勇犧牲前寫給父母的一封家書)烈士王爾琢的家書生動詮釋了革命者對家國情懷的內在體悟,體現出中華兒女愛國愛家的拳拳赤子之心。五四運動百年來的歷史巨變、接續奮鬥和凱歌前行,有多少青年英雄不惜拋頭顱灑熱血,以身許國。29歲,踐行“為蘇維埃共和國流盡最後一滴血”錚錚誓言的紅軍師長陳樹湘;31歲,別離親人,一心一意為革命事業英勇犧牲的趙一曼:35歲,碧血丹心、盪氣迴腸、堅貞不屈的抗日名將楊靖宇;29歲,“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驗。竹籤子是竹子做的,共産黨員的意志是鋼鐵”的江姐;26歲,烈火中捍衛紀律、生命和勝利的抗美援朝英雄邱少雲等等。一代代革命英雄前仆後繼,以青春之我創造青春之中國,鑄造了一座座中華民族的精神豐碑。在革命、建設與改革開放的崢嶸歲月中,又有多少青年英傑愛黨愛國、艱苦創業、接續奮鬥、改革創新、勇於創造、無私奉獻,在中華民族站起來、富起來與強起來的歷史征程中譜寫出崇高壯麗的青春之歌,書寫出英勇奮鬥的歷史華章。自古英雄出少年,中華民族青年英雄輩出,充分證明了,“中國青年是有遠大理想抱負的青年!中國青年是有深厚家國情懷的青年!中國青年是有偉大創造力的青年!”在百年曆史長河裏,有多少浩氣長存、風雲激蕩、慷慨就義、可歌可泣、嘔心瀝血、兒女情長的滄桑變遷與家國情懷值得我們來追問、追思與追憶!家國情懷從情出發,以情致懷,既是愛家愛國的真情實感,又是不止于家不止于國的寬廣胸懷,是一種對國家對人民對世界對人類的深情大愛。

  以五四精神涵養新時代青年的家國情懷,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需要

  深厚的家國情懷,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和基本要求。核心價值觀培育,其實就是道德規範的培育和塑造,是國家的德、社會的德、個人的德的內在統一。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 年春節團拜會上明確提出,在家盡孝、為國盡忠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沒有國家繁榮發展,就沒有家庭幸福美滿。同樣,沒有千千萬萬家庭幸福美滿,就沒有國家繁榮發展。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家國情懷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內在統一的。紀念五四運動100週年,就是要接力偉大的愛國精神和崇高的家國情懷,提倡愛家愛國相統一,自覺把個人前途同國家命運、個人追求同國家發展聯繫在一起,就是要善於從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汲取道德滋養,從革命英雄人物和時代楷模的身上感受道德風範,從自身內省中提升道德修為,引導青年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營造風清氣正、蓬勃朝氣的社會風尚!

  以五四精神涵養新時代青年的家國情懷,是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需要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新時代中國青年運動的主題、方向以及青年的使命,就是堅持中國共産黨領導,同人民一道,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新時代青年有責任接過革命前輩的接力棒,實現中華民族復興這一個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這是一個中華民族前所未有發展的最好時期,也是人生際遇與時代使命並存的時期。新時代青年要把自己的聰明才智、人生價值和偉大工程、偉大鬥爭、偉大革命、偉大夢想聯結在一起。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國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這就需要弘揚五四精神,弘揚家國情懷,汲取其偉大社會革命、偉大愛國運動及偉大思想運動文化運動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使青年的成長與時代同步伐,與人民共命運,與祖國的富強同頻共振,進而在新時代偉大社會革命的熔爐裏擔當、歷練,在為人民大眾謀幸福中盡責、鍛造,在全面改革創新的廣闊天地中創造、綻放,在實現中國夢的辛勤勞動中奔跑、奮進!

  以五四精神涵養新時代青年的家國情懷,要明確愛國主義在新時代的本質要求,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的高度統一

  五四運動百年來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證明,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有中國共産黨的堅強領導,愛國主義旗幟始終圍繞著實現民族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而高高飄揚,最終匯流於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力、祖國的命運、黨的命運與社會主義的命運休戚相關、緊密相連、榮辱與共、相得益彰。只有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的有機統一,愛國主義才是鮮活的、生動的、真實的。這也是新時代愛國主義精神最重要的呈現和內在要求。

  以五四精神涵養新時代青年的家國情懷,要敢於亮劍,堅決同形形色色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歷史虛無主義作鬥爭

  這些年來,在經濟利益複雜變動、全球化網路化數字化融合發展、社會快速轉型、多種社會思潮衝突激蕩過程中,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難免思想內容龐雜,泥沙俱下,一些負面資訊很可能會對青年人的家庭責任觀、國家認同感産生消極影響。一些人在不同程度上對祖國、對人民的感情淡漠了,少數青年甚至走上功利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的歧途。我們要警惕和抵制這些道德滑坡、精神空虛、否定歷史、抹黑英雄、歪曲是非的極端個人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潮的影響。“一個人不愛國,甚至欺騙祖國、背叛祖國,那在自己的國家、在世界上都是很丟臉的,也是沒有立足之地的。”“一切視探索嘗試為畏途、一切把負重前行當吃虧、一切‘躲進小樓成一統’逃避責任的思想和行為,都是要不得的,都是成不了事的,也是難以真正獲得人生快樂的。”面對複雜的世界大變局和多樣化思潮的交鋒,我們要以真理的力量、思想的偉力、家國情懷的感染力幫助青年人明辨是非、守正創新,使他們懂得感恩、傳承、發展和創新,用勤勞的雙手和誠實的勞動創造美好生活。

  以五四精神涵養新時代青年的家國情懷,要做好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把家國情懷教育作為青年成長成才的重要環節,融入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之中,用心用情用功講好中國百年偉大鬥爭的故事,用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革命精神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與時代精神描繪出、塗抹上家國情懷的濃厚底色。通過家國情懷教育使青年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通過家國情懷教育使青年懂傳承,明使命,重擔當;通過家國情懷教育使青年走進家國社會,了解民之情民之需民之呼,學以致用,知行合一;通過家國情懷教育使青年愛家敬老,弘揚優秀家風家訓;通過家國情懷教育使青年放眼世界,在國際視野中理解家國情懷,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共建“一帶一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理念和新主張。

  以五四精神涵養新時代青年的家國情懷,全社會要共同努力,關心、愛護、激勵和支援青年,理直氣壯地做好鑄魂育人工作

  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正如總書記叮囑的那樣,要抓好培土、澆水、施肥、打藥、整枝等各個環節,把關心厚愛和嚴格要求相統一,把尊重規律和積極引領相統一,幫助青年樹立遠大理想抱負,胸懷憂國憂民之心、愛國憂民之情,擔負時代使命,奉獻祖國、服務人民、關懷人類,讓愛國主義的偉大旗幟在新時代青年心中高高飄揚。

  【本文係作者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8BK032)“馬克思勞動價值論在中國的百年傳播、發展與創新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係西安建築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

[責任編輯: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