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人民網評:用青春和汗水創造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跡

2019-05-04 10:09:00
來源:人民網
字號

  “新時代中國青年要樹立遠大理想”“新時代中國青年要熱愛偉大祖國”“新時代中國青年要擔當時代責任”“新時代中國青年要勇於砥礪奮鬥”“新時代中國青年要練就過硬本領”“新時代中國青年要錘鍊品德修為”,在紀念五四運動100週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廣大青年明確提出六點期望。殷殷囑託、切切期盼,在廣大青年中間引發強烈反響,激發起奮進新時代的青春力量。

  青春理想,青春活力,青春奮鬥,是中國精神和中國力量的生命力所在。回首百年五四,革命青年為爭取民族獨立、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奮不顧身,為反對帝國主義的奴役和封建軍閥政府的賣國行徑奔走呼號;青年知識分子高舉民主和科學的旗幟,積極探索指導中國人民根本改變受奴役、受壓迫地位的科學真理和發展道路。在五四運動影響下,一群“以天下為己任”的年輕人登上歷史舞臺。1921年7月,中國共産黨一大召開,13名全國代表的平均年齡只有28歲,最年輕的還不滿20歲。正是在這支年輕隊伍的帶領下,中華民族踏上了爭取獨立和解放的光明道路,開啟了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的復興征程。

  一些歷史時刻之所以偉大,不僅在於其標注了過去,更在於其啟迪著未來。五四運動中沉澱下的精神財富,激勵一代代青年將個人命運融入國家命運、以個人夢想推動國家夢想。即使身處和平年代,前行的腳步也不曾停歇。從北大荒、共青城墾荒中灑下的青春與汗水,到改革開放之初“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時代強音,再到如今平均年齡只有30多歲卻能領先世界的中國航太科研團隊,廣大青年始終忘我勞動、艱苦創業,堅持開拓奮進、銳意創新,用實際行動傳承著五四精神,在共和國70年的輝煌歷史中留下了激昂、鮮亮、燦爛的一筆。可以説,沒有青年向上,就不可能推動時代向前。

  國家需要青年,也成就青年。網路上,曾有青年感慨:“安全感所帶來的自由選擇的權利,是一個國家賦予年輕人最好的禮物”;也有青年吶喊:“你最牛的背景,是今天的中國”……70年後的今天,國家的發展、時代的進步,為青年成長成才提供了最堅實的後盾、搭建了最廣闊的舞臺。我們既面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發展的最好時代,也面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最關鍵時代。抓住這樣的人生際遇,積極應對人生考驗,個人夢想定能在宏闊的時代背景中綻放出耀眼的光芒。

  追夢需要激情和理想,圓夢需要奮鬥和奉獻。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我們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奮戰在扶貧一線的“80後”駐村幹部,用腳底泥土滋養大山深處的小康;在實驗室中起早貪黑的“90後”科學家,以才華和智慧構築指引未來的科研高地;還不滿20歲的“大國工匠”,勇奪世界技能大賽最高獎項,用一身本領成就中國製造、中國建造;還有千千萬奔忙於大街小巷的快遞小哥,用勤勞的雙手托舉起“流動中國”……大江南北,到處都有青春的身影,隨處可見奮進的姿態。勇做時代弄潮兒的青年人,正用不懈奮鬥書寫著人生華章。

  1933年,五四運動中曾名噪一時的《東方雜誌》,向全國徵集如下問題的答案:你夢想中未來的中國是怎樣的?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徵夢”,表達了一代仁人志士對中國美好未來的強烈渴望。如今,百年前五四先驅們孜孜以求的強國夢、復興夢,從未像今天這樣距離我們如此之近。對那段精神的最好傳承,就是緊緊握住時代的接力棒繼續奔跑。讓我們牢記總書記囑託,激揚青春、揮灑汗水,創造出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跡。

[責任編輯: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