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絲路精神環球共存 “三共”原則五洲同心

2019-04-25 17:57:00
來源:光明網-理論頻道
字號

  作者:中國社科院一帶一路研究中心副秘書長 許文鴻

  寒冰消融,清波盪漾,春燕紛飛,桃花欲燃。4月25日,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在北京召開。據悉,此次論壇參與國的數量和“一帶一路”倡議所輻射的範圍遠遠超過了首屆,充分顯示和見證了“一帶一路”倡議日益彰顯的勃勃生機和無限魅力。

  當今世界,各國民眾對國際社會民主化的訴求、發展繁榮的真誠願望、平等獨立的堅決要求都是一樣的。國雖小弱,尊嚴一樣不屈;民雖寡貧,意志一樣堅強。“一帶一路”倡議所倡導的“共商共建共用”原則是國際社會政治民主和經濟民主的集中體現。這種民主思想,植根于“天下者非ー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的中國傳統民主哲學思想,植根于近百年中國奮發自強的奮鬥史,植根于中國執政黨的奮鬥歷史,植根于各國人民普遍的真誠願望。“欲動天下者,先動天下之心 ”。此次論壇,將有來自五大洲37國的元首或政府首腦前來參加,共襄盛舉。

  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是人類歷史上最為激動人心的精彩篇章。很少有國家或政府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順利讓7億多農村貧困人口擺脫貧困。中國迅速發展的經驗是“要想富,先修路”,並在此基礎上“地盡其利,物盡其用,貨盡其通”,而這正是“一帶一路”所倡導的“五通”內涵所在。40多年來,中國人民通過自己的努力,創造了內生式的經濟迅速發展新模式,為世界的發展模式和人類的未來提供了更多可能的選擇。“一帶一路”倡議把中國的發展與世界的發展緊密聯繫起來,中國的發展是世界的機遇,中國更好的發展是世界更進步、更文明、更發展最好的體現。與此同時,世界的發展也離不開中國的發展,有了中國的發展,世界的發展將會更燦爛、更繁榮、更輝煌。

  中國在“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的努力,包括倡議建立亞投行、絲路基金,倡導“共商共建共用”的原則,大力倡導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等等,都是致力於對國際社會現有秩序或規則的有益補充和完善。西方媒體常拿“債務陷阱”,“新殖民主義”的帽子來攻擊中國的良好願望和真誠努力。實際上,中國是希望通過中國和各個簽署了“一帶一路”合作協議的國家的共同努力,為推動世界多極化深入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為世界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春寒料峭,乍暖還寒。“一帶一路”倡議雖有反對之聲,但其音量越來越弱,支援和贊同的和聲越來越強,音質音色的吸引力越來越強。“一帶一路”倡議的每個參與國都是獨立自主的國家,經過獨立自主的思考和判斷後,逐漸認識到,“一帶一路”源於中國,但屬於全人類。“一帶一路”框架下中國與各國間更好的融合摒棄單邊主義、逆全球化的思潮,大力倡導“共商、共建、共用”的原則,在雙邊和多邊合作的框架下,積極鼓勵和支援第三方合作或介入,完全符合全球化發展的主流和普遍願望。

  絲路精神環球共存,“三共”原則五洲同心。在“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各參與方共同努力,齊心做大世界經濟的大蛋糕,從而使得所有直接或間接參與建設“一帶一路”的國家和人民從中受益。基於這種認識和遠見,才有越來越多的國家不惜突破重重阻撓,與中國簽署合作協議。中國歡迎世界各國共同為國際社會貢獻更有創造性和更富有建設性的公共産品。首屆高峰論壇後各參與國的努力證明:天塹變通途逐漸成為現實,萬里可為鄰一一近在眼前。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攜五大洲37國同心之力,將“一帶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

  人間的四月充滿暖意,冰雪消融,是播種未來、耕耘希望的好時節。希望的種子在北京播種下,豐收的碩果則將惠及全球。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