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共商共建,讓“一帶一路”造福世界人民

2019-04-25 17:48:00
來源:中國吉林網
字號

  春風拂面的時節,世界目光又一次聚焦中國。

  今天,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正式拉開帷幕。這是今年中國最重要的主場外交,中方將同應邀參會的150多個國家、90多個國際組織的數千名代表共商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大計。開放自信的中國向世界敞開懷抱、與各國合作共贏,將為全球經濟注入更多正能量。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回首2013年金秋,習近平主席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大倡議,旨在攜手應對世界經濟面臨的挑戰,開創發展新機遇、謀求發展新動力、拓展發展新空間。歐亞大陸上播撒種子,在浩瀚海洋中揚帆遠航,5年多來,“一帶一路”從願景轉變為現實,基礎設施聯通網路初步成型,沿線産業合作形成勢頭,民眾開始從合作中得到實惠,已成廣受歡迎的全球公共産品。

  “一帶一路”築牢“命運共同體”。5年多來,歐盟“容克計劃”、俄羅斯“歐亞經濟聯盟”、哈薩克“光明之路”紛紛與“一帶一路”積極對接。截至今年3月底,中國已與125個國家和29個國際組織簽署了173份合作文件。本著“共商、共建、共用”原則,“一帶一路”的“朋友圈”在空間和區域上有了新的延伸,已經涵蓋亞洲、非洲、歐洲、拉丁美洲和南太平洋地區國家,進一步築牢了“命運共同體”。

  “一帶一路”助力全球經濟發展。和平和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就必須聚焦發展這個根本性問題,釋放各國發展潛力,實現經濟大融合、發展大聯動、成果大共用。5年多來,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貿易總額已經超過6萬億美元。中老鐵路、雅萬高鐵等項目紮實推進,瓜達爾港、比雷埃夫斯港等建設進展順利,中歐班列通達境外15個國家50個城市,為全球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一帶一路”造福沿線國家人民。因為“一帶一路”建設,東非有了第一條高速公路;因為“一帶一路”建設,馬爾地夫有了第一座跨海大橋。曾瀕臨倒閉的塞爾維亞斯梅代雷沃鋼廠,被中國河鋼集團收購後扭轉了連續7年虧損局面,5000多名員工工作悉數保留。5年多來,中國同沿線國家共建的82個境外合作園區為當地創造了將近30萬個就業崗位。“一帶一路”務實推進,給沿線國家人民帶來越來越多的獲得感。

  共建“一帶一路”,開創美好未來。2017年5月召開的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共形成了5大類、76大項、279項具體成果,目前已經全部得到落實。“起跑決定後程”。通過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中國將同各方一道,發出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共同聲音,把“一帶一路”建設成為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綠色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攜手譜寫互利共贏、美美與共的新篇章。(秦華)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