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十八洞村春來早

2019-03-29 11:29: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晨霧嫋嫋,平均海拔700米、森林覆蓋率達98%的十八洞村,在久雨後迎來了畫卷一樣輕輕鋪開的藍天白雲。早春的笑意雖有些矜持,但已把新的夢想融進綠色的畫面裏,醉在明媚的陽光中。

  古寨帶著青春的韻律和綠色的清新,邁入綠色發展的門檻。遠處的苗寨影影綽綽、若隱若現,近處的集貿市場裏已熙熙攘攘、人聲鼎沸。花垣縣委宣傳部副部長龍艾青告訴記者:“2018年十八洞村共接待國內外遊客3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300余萬元。今年春節,十八洞村接待遊客突破3萬人次。”2016年從浙江返村的白領龍慧,如今已是村裏的10位女導遊之一。龍慧告訴記者,村裏實施了“品牌強村”,在35個類別上註冊了“十八洞”商標72件,讓“十八洞”這個無形資産成為一隻會下金蛋的母雞。

  “哞—哞”,山那邊傳來悠長的牛叫聲。山坡草地上濕漉漉一片,露水像珍珠般緊貼在草尖、樹葉上,滋潤著十八洞村的一草一木。“叮咚—叮咚”,山泉從片片岩石中滲出,聲音清脆。“這是竹子寨新修的一口山泉井,層層疊疊,別具山寨特色。”龍艾青介紹,去年9月份,“十八洞農旅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流轉土地、整合資源、唱響品牌,在村裏已有的六大生態産業基礎上,重點發展綠色農業和紅色旅遊,真正把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洞村考察時提出的“把種什麼、養什麼、從哪增收想明白”重要指示落到實處。

  一條蜿蜒的石板棧道把分散的竹子寨、梨子寨挽在一起,寨舍邊是積水待耕的水田,冬意尚未完全退去,溝渠旁背陽坡上的野草、蘆花泛著嫩黃,但向陽處的田畦菜地已綠意蔥蘢。十八洞村不搞大拆大建,立足傳統苗寨,堅持整體規劃、打造特色村寨,做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建設與原生態協調統一,建築與民族特色完美結合”。留住了鄉愁,也喚回了人心。

  風起苗寨,十八洞開。早春的十八洞村,一派生機勃勃、春意盎然。“精準扶貧”4個紅色大字,刻在梨子寨的石壁上,紮在厚重的苗寨裏。陽光下的梨子寨口,車水馬龍,遊人如織。“飲水思源,自立自強”的大紅標語在黃色的土墻上格外顯眼。

  在外打工的楊超文回到家鄉,創辦了“幸福人家農家樂”,可同時容納80人的“幸福人家”紅紅火火。2018年10月份,楊超文又在竹子寨開起了“幸福人家”分店。如今,十八洞這個“中國美麗休閒鄉村”已有13家農家樂,家家生意紅火。“巧媳婦”農家樂孔銘英笑意燦爛:“去年毛收入60萬元,今年春節期間,平均每天接待30多桌遊客。”孔銘英是施成富、龍德成老人的兒媳婦。施成富的院壩門口挂著“福星降臨接地氣,春風吹拂暖苗鄉”的木刻紅對聯。當年,習近平總書記就坐在這座院壩的板凳上與村民座談,首次提出“精準扶貧”重要論述。現在,院壩裏石刻上“精準扶貧”的大字格外醒目,遊人的笑臉和“相約十八洞,牽手奔小康”的大紅橫幅相得益彰。

  院壩外,早春的陽光格外溫暖;院壩裏,“巧媳婦”廚房的火塘邊,龍德成老人臉上洋溢著微笑,讓記者想起了在村裏的“精準扶貧首倡地展館”,村民的第一句解説詞:“雨停了,太陽出來了。”(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劉 麟)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