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春耕第一犁:西藏農民犁開春的希望

2019-03-17 16:02: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新華社拉薩3月16日電題:春耕第一犁:西藏農民犁開春的希望

  新華社記者田金文、王艷剛

  藍天,白雲,春日的陽光灑滿雪域高原。

  16日,西藏山南市乃東區克松社區男女老幼身著節日盛裝,駕著一輛輛由彩旗、花朵裝扮一新的拖拉機,涌向待墾的農田,人們載歌載舞迎來一年一度的開耕儀式。

  慶祝春耕前,人們在田地中央點燃香草,香草把土地熏得煙霧蒸騰。50余名參加儀式的代表站在拖拉機前,在眾人的喝彩中,村民們紛紛上前向他們獻哈達、敬青稞酒。

  村民邊巴駕駛著拖拉機,犁過的土地變得鬆軟。春天的泥土,散發出特有的芳香。妻子跟在後面播撒著青稞種子,期待一年的好收成。

  60年前,西藏率先在克松進行民主改革,從此翻身的農奴第一次擁有了屬於自己的農田和生産工具。如今,克松社區的農業生産基本實現了機械化,2018年全社區經濟總收入3427.47萬元,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9735元。

  近年來,克松社區年輕人大多外出打工或創業,儘管打工的收入已遠遠超過了務農,但在開耕這樣的吉祥日子裏,年輕人就像過節似的和家人一起參加儀式。

  24歲的次松去年大學畢業,身著盛裝的她,今天承擔了播種的任務。“好多年沒參加開耕儀式了,早上就開始準備,心裏非常高興。”她説。

  春耕儀式即將結束時,人們唱起了《門諧》,這是一首農民犁地時唱的古老歌謠。人群中,年逾古稀的達娃老人顯得分外高興。她説:“民主改革前,我們過著吃不飽肚子的生活,現在的日子越來越好,種糧食政府還給補貼呢。”

  近年來,西藏的農牧業生産取得長足發展。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西藏農業連年豐收,糧食産量連續三年保持在100萬噸以上,青稞産量突破70萬噸,西藏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突破萬元大關。

  乃東區農牧局副局長邊巴説:“最近幾年,我們進行農作物種植結構調整,除了青稞、小麥的良種種植外,還種植青飼玉米和蔬菜,一畝地能達到3000多元的收入,農民增收明顯。”

  春天的綠意伴著歡歌笑語。儀式結束後,農田上仍洋溢著喜慶氣氛,人們手拉手圍成一圈,邊唱邊跳起了鍋莊舞。

  “吉祥的山溝裏,躺著金子般的土地,肥料撒到哪,青稞就長到哪……”(完)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