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聆聽時代聲音 以精品奉獻人民

2019-03-16 10:35:00
來源:人民網
字號

  3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的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委員並參加聯組會時指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文化文藝工作、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就屬於培根鑄魂的工作,在黨和國家全局工作中居於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代表委員紛紛表示,要以實際行動將總書記的重要指示落到實處,為黨和人民繼續前進提供強大精神激勵。

  堅持與時代同步伐,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以精品奉獻人民,堅持用明德引領風尚。

  連日來,習近平總書記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的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委員並參加聯組會時的重要講話,在廣大代表委員中引起強烈反響。

  堅持與時代同步伐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推動文藝繁榮發展,最根本的是要創作生産出無愧於我們這個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

  “文藝工作者應該緊扣時代脈搏,聚焦時代、觀照時代,講述當代中國人追夢的故事,講述現實背景下中國人奮鬥的故事,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一級導演呂逸濤委員説,“新時代的中國有大量生動鮮活、可歌可泣的文藝素材,這些是時代饋贈給我們的寶貴創作財富。”

  與時代同步伐的要求,讓重慶市川劇院院長沈鐵梅代表倍感振奮,“我目前在構思、醞釀一些反映現實題材的作品,比如,以馬善祥為原型,創作一部反映基層調解員工作的川劇。文藝工作者要立足當下,腳沾泥土,創作反映時代聲音的好作品。”

  文藝作品的傳播也要跟上新媒體發展的步伐。“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創作出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俱佳的文藝精品,還應努力擴大作品在新媒體上的影響力。”廣東粵劇院黨委書記曾小敏代表説,應建立傳統戲曲數據庫和傳播雲平臺,讓戲曲通過新媒體平臺,“圈粉”更多年輕人,更好地實現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堅持與時代同步伐,要求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更加勇於回答時代課題。西北大學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所長謝陽舉委員説,“多年來,西北大學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致力於提煉中華優秀文化的核心價值,今後將更加努力結合時代需求,不斷深入發掘和弘揚中華思想文化的時代意義。”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文學藝術創造、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首先要搞清楚為誰創作、為誰立言的問題,這是一個根本問題。“歷史上的經典之所以能傳承至今,就是因為紮根人民。”中國國家京劇院三團團長張建國委員深有體會地説,創作要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腳踏實地與人民相結合,“只有踏踏實實沉下心來,走到人民中間,才能打造精品,傳承力作。”

  文藝創作的靈感與素材源自於民,成果更要惠之於民。“文藝作品最終是要接受人民群眾檢驗的,社會主義文藝就是人民的文藝,就是為人民服務的文藝。”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院長任鳴代表説,“從創業之作的《龍須溝》,到反映改革開放40年變遷的《玩家》,北京人藝始終高度關注現實生活。以後,我們將繼續堅持,更好服務人民。”

  人民是創作的源頭活水,只有紮根人民,創作才能獲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

  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關牧村代表説,“有了人民魚得水,失去人民樹斷根,是人民給了文藝以生命力。這些年來,廣大文藝工作者更多地將優秀作品送到基層,以後我們應該更多地走下去,讓廣大基層群眾共用文藝發展成果,凝聚人心、鼓舞人心,助推國家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進步。”

  河北省石家莊市青年評劇團演員靳靈展代表表示,文化主管部門應加大文化下鄉、深入基層的扶持力度,為農民朋友送去更多精神食糧,特別是針對老少邊窮地區,要出臺相應的扶持政策;應該進一步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豐富服務內容,優化供給結構。

  堅持以精品奉獻人民

  文藝創作要以紮根本土、深耕時代為基礎,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內涵、藝術價值。

  “我們生活在一個波瀾壯闊的時代,生活為文藝創作提供了無比豐富的源泉。真正做到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必須拿出與時代發展相匹配、與人民要求相適應、與新的審美要求相呼應的精品力作。”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閻晶明委員感受頗深,“近年來,在文學創作領域,不少優秀作品既植根于深厚的中國文化土壤,生動講述中國故事,又能夠調用多種藝術表現方法,實現藝術突破。可以預想,多種藝術形式的融匯結合,必將催生更多無愧於時代的文藝精品。”

  “要堅持以精品奉獻人民,‘精品’二字對創作品質提出了要求。”吉林省延邊歌舞團副團長鹹順女代表談道,一些作品“以洋為尊”,片面追求娛樂化。她認為,文藝工作者要樹立堅定的文化自信,保持思想定力,在文藝創作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辨別美、認知美、創作美的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我們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提出具有自主性、獨創性的理論觀點。讓我們明確了新時代賦予的責任和使命。”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原所長張順洪委員表示,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研究歷史規律。中國人民大學張風雷委員表示,“我們應該讓研究更加深入地紮根中國實踐,實事求是研究問題、解決問題。”

  堅持用明德引領風尚

  文化文藝工作者、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樹立高遠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國情懷,努力做對國家、對民族、對人民有貢獻的藝術家和學問家。

  “我們應不斷從‘德、識、才、學、美’等方面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工作能力,將民間文藝傳承與道德建設相互促進。”結合自己的工作,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王勇超代表談道,“廣大文化文藝工作者要自覺承擔起新時代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深入挖掘優秀民間文藝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培育良好的社會風氣。”

  承擔著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文化文藝工作者、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理應以高遠志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為社會作出表率,做到德藝雙馨。“我們要堅守高尚職業道德,多下苦功、多練真功,做到勤業精業。”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馮玉萍代表談道,“文藝工作者要加強自身道德修養建設,構建終身學習機制與常態化考評機制;要專精業務,在苦練基本功上下功夫,杜絕粗製濫造。”

  中國藝術研究院曲藝研究所所長吳文科委員説,文化文藝工作者、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葆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尤其要樹立遠大理想,確立正確名利觀,勇於擔當、樂於奉獻、善於創造。吳文科委員表示:“在學術評價和藝術激勵上,進一步倡導工匠精神,鼓勵精益求精,引導學問家和藝術家潛心向學、專心從藝。”

  (本報記者鄭海鷗、李昌禹、張珊珊、賀勇、程遠州、劉涓溪、胡婧怡、馬晨、扎西、賀林平、周小苑、祝大偉、劉新吾采寫)

  版式設計:沈亦伶

    《人民日報》( 2019年03月16日 06 版)
[責任編輯:楊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