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ample | xHTML1.0

首頁 | 專題首頁 | 要聞播報 | 世博動態 | 臺灣與世博 | 世博時評 | 中國國家館 | 省市區聯合館 | 香港館 | 澳門館

臺灣館 | 國際參展 | 企業參展 | 最佳城市實踐區 | 志願者 | 展館風采 | 世博視頻 | 世博酷圖 | 留言 | English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 -- 要聞播報

華裔觀世博美國館中國館有感:站在兩個國家之間

時間:2010-05-31 16:03   來源:解放日報

  作為一個華裔美國人,我最熟悉的就是美國文化,但在我成長過程中也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因此,在上海世博會上,有兩個國家的展館對我來説特別重要,那就是美國館和中國館。

  美國館從外面來看,像一個現代球場。美國人特別喜歡看體育比賽,所以我認為很貼切。或者,美國館的外觀還像一隻鷹——美國的國鳥,這只鷹張開翅膀歡迎著遊客,特別有意思……

  館內的電影有點簡單。作為一種歡迎的形式,美國館播了一個短片,裏面有很多美國著名的領導人、明星,都用中文説“歡迎”或者“你好”,我覺得球星科比説中文比較幽默。接下來第二部電影,主題聚焦樂觀、理想和原創,這些都是美國的價值觀,但沒有什麼特點。我覺得美國館缺少美國藝術文化和歷史的表現。如果可以讓我增加一些內容,我會把紐約百老彙的表演、移民的歷史,甚至體育文化等添入其中。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我不喜歡美國館。我很高興地看到“美國華裔,同一家人”的展覽——幾千張華裔的照片!美國“百人會”邀請美國華裔上傳自己的照片,隨後美國館的展覽將隨機地展示其中一部分。我找到馬友友和關穎珊等一些有名的華裔美國人,但沒有找到自己上傳的照片。不過,我並不失望,因為我看到我的姓氏——“葉”出現在螢幕上。

  如果説美國館有點簡單,那中國館可就一點都不簡單。上海世博會是中國主辦的活動,所以中國館當然是最熱門的展館之一,甚至有個預約系統!由於進入中國館要排挺長的隊,所以我有很多時間研究中國館的外觀。我覺得它像一座宮殿,也像“華”字的繁體字,它的對稱性表現出一種強壯和穩定。

  中國館裏面的展覽將傳統文化與未來發展很好地結合在一起。比如,它用傳統的智慧“師法自然”、“取之有道”等,來試圖解決發展中面臨的能源、環境問題,這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雖然我埋怨美國館“不夠文化”,中國館對我來説卻“太有文化”——我甚至不知道《清明上河圖》是中國最有名的古代繪畫作品之一!這真反映出我是一名在美國出生的華人……

  我特別喜歡中國館第二部分“尋覓之旅”的小“過山車”。我在排隊的時候,腦海裏就不斷地浮現出在迪士尼樂園排隊的場景。所以,這個部分提醒我,遊樂也是世博會的主題之一。

  最後,做個總結。我發現中國館和美國館在展館大小和藝術表現方法上雖有不同,但也有相似。首先,中國館和美國館都關注的兒童樂觀性,比如美國館的第三部電影《花園》講述的就是一個小女孩如何實現夢想的故事;中國館裏也專門有一塊展區,展示兒童筆下繪出的絢爛多彩的“夢中城市”。

  其次,兩個國家都著重“對話”的主題。比如,美國館的第二部電影顯示美國總統奧巴馬邀請中國當美國的夥伴;中國館的設計師何鏡堂説中國要用現代建築語言與世界開始對話。就像日前的“中美經濟戰略對話”,也體現這兩個國家的交流和合作是特別的重要。

  站在這兩個國家之間,我要更了解中國文化,也要繼續為美國當好一名“學生大使”。(作者係哈佛大學二年級學生)

編輯:徐維彬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