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人大代表龔稼立就“兩高”報告和法院工作答記者問

2019-03-15 15:41:00
來源:法律與生活
字號

  \ 

  【《法律與生活》雜誌社記者盛學友 報道】3月12日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廣東代表團全體會議審議兩高工作報告,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龔稼立作了大會發言。

  “兩高”工作大力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龔稼立代表説:“兩高”工作報告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時代政法工作的重要思想,旗幟鮮明講政治,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把司法工作放在黨和國家大局中謀劃,堅決維護國家安全、社會安定、人民安寧,有力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是強化“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好報告。我完全贊成“兩院”的工作報告。

  在過去一年裏,面對繁重艱巨的工作任務和嚴峻複雜的風險挑戰,全國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以全面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為抓手,依法履行職能職責,維護國家政治安全取得了新成就,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取得新進展,推進平安建設、法治建設取得新成果,加強社會治理推出新措施,深化司法改革邁出新步伐,隊伍的革命化、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邁上新臺階。

  最高法院和最高檢察院在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切的公共安全、權益保障、公平正義問題,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龔稼立代表告訴《法律與生活》記者,作為來自廣東審判機關的全國人大代表,我深感到最高法院在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認真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嚴懲涉黑涉惡涉貪腐犯罪以及其他嚴重危害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犯罪、服務全面對外開放和經濟高品質發展、助力“三大攻堅戰”、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平等保護民營企業和企業家合法權益、努力滿足人民群眾司法需求、推進“基本解決執行難”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也給了廣東法院有力的指導和支援。

  龔稼立代表就記者提出的相關問題,逐一做了解答——

  廣東法院司法改革試點工作新變化

  記者:廣東作為全國首批司法改革試點地區之一,自2014年3月承擔中央改革試點任務以來,廣東法院如今有哪些變化?

  龔稼立:五年來,經過試點探索、全面推進、持續深化,廣東的司法體制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和顯著成效,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首先是管理體制發生重大變化。以人財物省級統管改革為突破,創新“保高托低、統分結合”的保障模式,粵東粵西粵北地區69個中、基層法院實施“托底”政策,地區差異逐步縮小,146個人民法庭基礎建設明顯改善。法官員額實行統一管理、動態調整,中、基層法院院長全部實現省級統一管理。

  其次,辦案模式發生重大變化。取消行政化的案件審批制,按照“法官+助理+書記員”組建新型審判團隊4934個,實行院庭長直接辦理重大複雜疑難案件制度,2018年院庭長帶頭辦結案件60.8萬件,較改革前增長64.2%。案件質效明顯提升,去年全省法院辦結各類案件204.5萬件,法官每人平均結案277件,較改革前分別增長67.5%和106.4%。

  再次,監督機制發生重大變化。構建新型審判權力運作機制,在放權于合議庭同時,又加強管理監督,嚴格落實院庭長“一崗雙責”,細化審判委員會職責,健全全員流程管理機制,建成內外部人員過問案件報告系統,實現審判管理規範化、智慧化、精細化。

  最後,隊伍管理髮生重大變化。落實法官員額制改革,開展競爭性選拔,共遴選7645名員額法官,研究生以上學歷佔21.5%,具有10年以上法律工作經歷的佔80.4%。開展法官初任和逐級遴選工作,實行法官職務單獨序列管理,法官等級與行政職級脫鉤。

  三年來執結案件數量居全國首位

  記者: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用兩到三年時間基本解決執行難”以來,如今三年過去了,“基本解決執行難”進展如何?

  龔稼立:三年來,廣東法院如期完成了最高人民法院工作要求,“基本解決執行難”工作取得重大進展。三年來辦結執行案件180萬件,居全國首位,執行到位金額3120億元,有財産案件法定期限內實際執結率上升為96.8%,執行案件三年累計結案率94.6%;依法處置了一批無財産可供執行案件,632家“僵屍企業”依法出清市場,8.4萬件案件移送破産清理;強制執行力度不斷加大,三年來發佈失信名單82.7萬人次,限制出境7687人次,限制消費94.5萬例,罰款9416.4萬元,拘留1.4萬人,判決拒執罪、妨害公務罪294件;全省執行信訪案件辦結率為100%。

  大力保障民營經濟健康發展

  記者:保障民營經濟健康發展近年受到社會關注。廣東法院去年有何作為?

  龔稼立:廣東是經濟大省,民營企業是推動廣東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力量。去年12月9日,省法院正式發佈了《關於為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提供司法保障的實施意見》,從保護企業家人身財産安全、經營自主權、投資權益、智慧財産權、緩解融資難融資貴等十個方面,對審判執行工作作出明確規定。

  實踐中,我們推進了涉産權冤錯案件甄別糾正,準確區分經濟糾紛和經濟犯罪界限,嚴格規範查封、扣押、凍結等強制措施。去年依法判處金城公司訴莊臣公司保全損害賠償案和麥讚新職務侵佔、挪用資金案無罪,切實維護民營企業家人身和財産安全。

  同時,進一步強調全面保護、嚴格保護、善意保護理念,對惡意侵權行為加大懲罰性賠償;妥善處理股東之間因經營、管理、利益分配等産生的糾紛,依法幫助暫時經營困難但具有發展潛力和經營價值的民企恢復生機、重返市場,讓企業家財産更加安全、權利更有保障。

  為服務創新驅動提供司法保障

  記者:廣東作為智慧財産權案件大省,是如何為服務創新驅動提供司法保障的?

  龔稼立:保護智慧財産權就是保護創新。廣東作為創新大省,也是智慧財産權案件大省,智慧財産權案件數量超過全國四分之一,長期居全國首位。

  2018年,廣東區域創新能力躍居全國首位,為全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重要支撐,從一定程度講,得益於智慧財産權司法保護鋪就了保護和激勵創新的路基。廣東法院全面實施“司法主導、嚴格保護、分類施策、比例協調”的智慧財産權司法保護政策,全年共審結各類智慧財産權案件10萬件,同比上升40%,其中,審結智慧財産權民事、刑事和行政案件分別同比增長40.7%、9.6%、28.1%。

  省法院出臺了加強智慧財産權司法保護十二條,並將新一代資訊技術、人工智慧、新能源汽車、遊戲動漫等科技文化創新列為重點,在全國率先制定標準必要專利糾紛審判指引,在推動國內立法和相關國際規則形成發揮了積極作用。目前,廣東已成為國內外知名企業處理此類糾紛案件管轄的優選地。

  另外,著眼“舉證難”“賠償低”“週期長”等“頑疾”,通過建立和完善多元化技術事實查明機制,對源頭侵權、惡意侵權、重復侵權等依法從高確定賠償數額,開設“綠色通道”快速審理對企業有重大影響的案件。

  為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保駕護航

  記者:廣東法院如何回應大灣區建設中的司法關切和需求?將在哪些方面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龔稼立:過去的一年,廣東法院積極參與最高人民法院服務保障大灣區建設意見制定。下一步,廣東要圍繞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實施,切實發揮司法的服務和保障作用。要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司法合作平臺建設,在三地建立順暢的司法合作機制。要完善國際商事糾紛解決機制,加快推進建立國際仲裁中心,推動訴訟機制接軌,深化大灣區內地城市群訴訟服務升級和裁判標準統一。要探索簡化三地民商事訴訟主體、訴訟證據認定手續,建立粵港澳跨境爭端解決中心。還要強化公平競爭和産權保護,營造國際一流的創新創業環境,為不斷提高大灣區的核心競爭力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積極探索網際網路案件新型審理機制

  記者:去年“兩會”,您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提出擴大網際網路法院試點範圍的建議。半年後,廣州網際網路法院正式掛牌辦案,媒體稱其為傳統審判方式的一次革命性重構,請您談談廣州網際網路法院。

  龔稼立:建設網際網路法院,是廣東落實中央頂層設計,主動適應網際網路時代要求的積極探索。2018年7月6日,中央深改委決定設立廣州網際網路法院。廣東成立專項工作組,以最高標準、最嚴要求、最快速度全力推進籌建工作,從中央拍板到9月28日掛牌辦案,只用了不到3個月時間。

  作為傳統審判方式的一次革命性重構,以及司法改革向網際網路領域的拓展和延伸,廣州網際網路法院成立五個月以來,積極探索“網上案件網上審理”的新型審理機制,實現訴訟環節全網路化服務,搭建了功能整合的網上訴訟平臺,逐步建立適應網際網路發展的司法規則和訴訟流程;有效整合仲裁、調解、行政機關等法律服務資源,探索涉網際網路糾紛“一站式”解決模式;積極指引網路平臺完善自治性規則,劃定網際網路活動的底線、邊界,凈化網路空間。截至2月28日,廣互法院審結案件1575件,法官每人平均結案93件。

  下一步,我們將以審判執行為核心,探索涉網際網路案件訴訟規則,促進網際網路和經濟社會深度融合,推動構建網路空間法治化治理新格局;以智慧技術為驅動,有效促進司法審判與前沿科技全面融合;全面落實“網上案件網上審理”,實現訴訟環節全網路化服務;將深入推進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與廣州網際網路法院建設融合發展,與共建粵港澳大灣區暨“一帶一路”法律服務集聚區結合起來,讓廣州網際網路法院在服務廣東高品質發展、推進社會誠信體系建設、讓人民群眾在共用網際網路發展成果上有更多的獲得感。

/> />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