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把福建建成臺胞臺企登陸的第一家園

2019-03-15 08:42:00
來源:海峽之聲網
字號

  海峽之聲廣播電臺北京3月13日消息(記者 廖一傑)3月10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福建代表團審議時説到“要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努力把福建建成臺胞臺企登陸的第一家園”“加大文化交流力度”“對臺灣同胞一視同仁,像為大陸百姓服務那樣造福臺灣同胞”,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在福建團代表們中引起熱烈反響。代表們紛紛表示,將以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為指引,結合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四十週年上講話,更好地開展對臺工作,服務好臺胞。

海協會會長張志軍接受記者採訪

  “習主席的講話對福建的對臺工作以有力的指引和推動。”全國人大代表、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張志軍表示,福建應該結合當地的特點,進一步拓寬工作領域,豐富工作內容,創新工作方式,特別要注重落實,注重實效,全面推動對臺工作在經濟、社會、文化等各個領域展開,“促進兩岸的交流合作,拉近兩岸同胞心理距離,實現心靈契合,以便能更廣泛的團結臺灣同胞共同致力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

平潭綜合試驗區管委會主任林文耀接受記者採訪

  “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把福建建成臺胞臺企登陸的第一家園,這個要求很高,對福建來説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省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主任林文耀表示,平潭綜合實驗區要積極作為先行先試,將在探索“一島兩標”實踐的同時,積極推進自貿區的試點,加大創新、解放思想,將營商環境建設得更好,把平潭建設成為一個體制機制創新、政策最優惠、企業最青睞的投資熱土,把平潭建設成為臺胞宜居宜業宜遊的第一家園 。

泉州市委書記康濤接受記者採訪

  全國人大代表、泉州市委書記康濤表示,福建在打造“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方面有血緣、文化、地理位置及産業發展等得天獨厚的優勢,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是福建必須承擔的責任。去年8月15日,泉州已經實現了向金門供水工程,但在康濤看來,供水後續還有許多工作需要跟進,爭取把這樣工作做得更到位,更好地造福臺灣同胞。“下一步,我們還將繼續在保證供水的水量、水質方面下功夫,確保好事能夠繼續辦好。”
  談到應通盡通,全國人大代表、福建師範大學副校長鄭家建認為,應通盡通是兩岸融合發展的基礎和前提,只有通了,兩岸才能夠不斷地增進交流,累積共識,才能不斷地消融隔閡,消解不必要的心結。“通可以讓兩岸同胞在這個過程中有更多的參與感,臺灣同胞在這個通的過程中還能有更多的獲得感。”

福建師範大學副校長鄭家健接受記者採訪

  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省文聯副主席曾靜萍説,習主席提到的“要加強兩岸交流合作,加大文化交流力度”讓她感觸很深。在她看來,兩岸之間文化交流已經在民間形成一種良性迴圈了,兩岸特別是閩臺間文化具有很大的共性,風格也相同,習主席的講話,對兩岸文化交流起到了引領的作用。“我們更有信心了,我們看到了方向,這個方向沒錯,這條路走下去肯定會有更光明的前景。”

福建省文聯副主席曾靜萍接受記者採訪

  背景資料:
  3月10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福建代表團審議時就對臺工作發表了重要講話,在充分肯定福建對臺工作的同時,又為福建省的對臺工作指出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習近平指出:
  要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對臺工作既要著眼大局大勢,又要注重落實落細。兩岸要應通盡通,提升經貿合作暢通、基礎設施聯通、能源資源互通、行業標準共通,努力把福建建成臺胞臺企登陸的第一家園。
  要加強兩岸交流合作,加大文化交流力度,把工作做到廣大臺灣同胞的心裏,增進臺灣同胞對民族、對國家的認知和感情。
  要在對臺工作中貫徹好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對臺灣同胞一視同仁,像為大陸百姓服務那樣造福臺灣同胞。
  去年以來,我們推出“31條惠臺措施”,福建實行“66條實施意見”,取得顯著成效,廣大臺灣同胞都是受益者。要把這些措施落實到位,同時要聽取臺灣同胞呼聲,研究還可以推出哪些惠臺利民的政策措施,只要能做到的都要盡力去做。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