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傳播時代聲音 展現中國氣象——中央和地方媒體兩會報道精彩紛呈

2019-03-12 09:36: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北京3月11日電 題:傳播時代聲音 展現中國氣象——中央和地方媒體兩會報道精彩紛呈

  新華社記者吳晶、施雨岑、余俊傑

  3月3日,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拉開帷幕,世界的目光齊聚北京。中央和地方媒體守正創新、銳意進取,精心運用全媒體、新技術手段,推出一大批有內涵、有“顏值”的新聞報道,向海內外受眾傳播新時代的中國聲音,展現大會新氣象。

  突出思想指引 傳遞時代之聲

  每年全國兩會都是新聞媒體傳播中央大政方針的重要時段。中央和各地方媒體強化核心意識,突出思想指引,精心組織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活動和重要講話報道,推出一系列主題鮮明、立意高遠的稿件,發揮了有力的導向作用、引領作用。

  在“我和總書記面對面”專欄聚焦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政協聯組會討論和人大代表團審議;在頭版開設“兩會現場觀察”專欄,講述習近平總書記與代表委員現場互動交流的生動故事;刊發系列評論文章,深刻解讀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全國兩會召開以來,人民日報濃墨重彩,突出報道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團組活動和重要講話。

  早在全國兩會召開前夕,新華社就開設“兩會前夕看落實”專欄,深入報道各地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情況,推出社評《人民是最大底氣 共識是奮進動力》等重點稿件,為兩會召開營造良好氛圍。在準確及時做好兩會程式報道的同時,加強組織策劃和創新突破,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團組審議討論采寫播發特寫、側記、反響、評論報道,在“習近平的兩會時間”“第1視點”“學習進行時”“自習課”“習近平的足跡”等專欄推出一批融媒體産品。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聚力總臺“頭條工程”,主推央視新聞客戶端、央視新聞移動網、央視網、CGTN新媒體,以及央廣中國之聲等廣播頻率、國廣環球資訊廣播等各語種平臺、國際視通等對外傳播平臺,並投入8個主打頻道以及3個配合性頻道,內外宣同頻共振做好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時政活動報道、重要思想宣傳闡釋。

  一篇篇報道,準確及時;一次次解讀,生動貼近。

  圍繞習近平總書記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的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委員時的講話,光明日報推出評論、專訪、座談、觀點集納等多種形式的作品,連續刊發多篇專訪和綜述,深入解讀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全面反映知識界代表委員的新作為新風貌。

  新華報業傳媒集團運用集團負責運營的“學習強國”江蘇學習平臺這一新載體,陸續推出“兩會聽習語”系列H5産品以及一系列新媒體産品,讓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入腦入心。

  廣州日報在《學習筆記——代表委員學習重要講話》專欄,邀請專家學者和代表委員學講話、談體會、説落實、講成效。

  披星戴月,你追我趕。記者們普遍感到,從報道的速度、深度,到廣度、鮮活度,各媒體聚合發力、精準釋放,讓黨的聲音傳得更開、傳得更廣、傳得更深入,讓外界不斷感受新時代的中國信心和力量。

  緊扣兩會議程 講好“兩會故事”

  全國兩會的“部長通道”“代表通道”和“委員通道”,總會吸引各路媒體競相採訪。

  5日開啟的首場“代表通道”上,當三位投身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代表將三雙手緊緊握在一起,會場內的閃光燈連成一片。

  如果説,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是觀察中國的開放窗口,“代表通道”就是當代中國人精神面貌的自信展現。通過記者發自現場的報道,外界不僅可以領略新時代奮鬥者的風采,更可以清晰感受中國發展的脈動。

  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開幕,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開幕,審議和討論政府工作報告、計劃報告和預算報告,審議和討論外商投資法草案……各媒體緊扣全國兩會議程,及時準確傳遞最新動態。

  經濟日報結合代表委員熱議政府工作報告的報道,推出“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特刊。

  從外企高管到海外媒體,從羅伯特庫恩等海外專家到歐美商界知名人士,中國日報針對外商投資法草案的解讀報道集納各方觀點,從法治原則、意義影響等方面釋放積極信號。

  一篇篇報道,記錄民意匯聚的進程;一次次採訪,見證法治中國的進步。

  新疆日報社開設“兩會會客廳”,邀請代表委員圍繞生態文明建設、鄉村振興戰略等熱點話題暢談;天津廣播電視臺廣播新聞中心聯合北京人民廣播電臺新聞廣播、河北廣播電視臺綜合廣播,推出特別節目《對話京津冀》,邀請三地代表委員、專家學者共話京津冀協同發展;四川日報打造“2019全國兩會代表委員新聞檔案”,講述代表委員如何履職盡責。

  從立法到民生,從改革到發展,針對關注熱點,各媒體紛紛立足特色、發揮優勢。

  中國婦女報開闢特刊圖片報道,用鏡頭捕捉全國兩會上活躍的女性身影,展現她們在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科技創新中的風采;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與中國青年網協同發力,聚焦就業、教育等話題,將報道的觸角不斷向青少年受眾延伸。

  中國新聞社《海外僑界人士熱議中國兩會:在共建“一帶一路”中扮好角色》等稿件充分報道知名僑領的“兩會印象”,用有溫度、接地氣的質樸話語展僑心、抒僑情;《九動詞為政府工作報告涉臺論述劃重點寓意深》等稿件,有針對性地回應海外輿論關切。

  創新技術手段 提升融合報道

  時代發展離不開技術進步。多家媒體探索創新,以全媒化、立體化的傳播格局,讓海內外受眾身臨其境感受兩會。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在兩會新聞中心等地搭設5G網路,打造獨家“4K+5G+AI”兩會融合傳播新平臺,將4K超高清拍攝配合5G通信傳輸首次運用到新媒體移動直播當中,為用戶提供更清晰的畫質和更流暢的觀感。

  中國日報推出視頻部落格系列産品VLOG,記錄首次上會的年輕記者的報道花絮;紀錄片《美國小哥使出“殺手剪”》,聚焦12年間美國小夥兒在中國的所見所聞,在微博、微信、海外社交平臺走紅。

  互動式、服務式、體驗式的新聞資訊服務,實現新聞傳播的全方位覆蓋、全天候延伸、多領域拓展。

  用微視頻《我們都是追夢人》講述快遞員、退役軍人、扶貧幹部等普通人的故事,用抖音賬號推送習近平總書記出席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開幕會短視頻……人民日報多層次多角度多形式的全媒體推送,贏得熱烈關注。

  新華社推出的《一路前行》《這個快遞小哥把自己“寄”到了人民大會堂》《全息交互看報告》等融媒體産品和“新華視點”微博主持兩會話題瀏覽量均過億。動漫短片《3分鐘帶你看懂外商投資法草案》形象生動介紹外商投資法草案內容亮點和立法意義,取得“刷屏之效”。

  從《向總書記彙報|數據説》曬出江蘇地方建設成績單,到手繪漫畫《H5:“夢想號”列車邀你上車啦!》增加互動體驗,江蘇廣電總臺的多個新媒體産品引起年輕受眾的熱烈反響。

  “把嚴肅的政治話題變得生動鮮活”“感覺兩會離普通人更近了”……很多網友在點讚的同時,領略到了融媒體時代中國媒體打造的亮麗風景線。

  一位已是第六次參加全國兩會報道的記者説:“習近平總書記對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提出殷切期望,我們要積極努力、勇於創新,使主流媒體具有強大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讓正能量更強勁、主旋律更高昂。”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