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守護一江碧水 重塑美麗岸線

2019-03-11 10:22:0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字號

  【百姓故事】

  光明日報記者 李慧 龍軍

  岳陽樓上,極目遠舒,八百里洞庭,煙波浩渺。

  在洞庭湖與長江交匯的三江口區域,有著430米岸線的天欣碼頭,一片寧靜。只見江水清清、灘塗平整。

  就在一年多前,這裡還是一幅作業繁忙的圖景。每天有超過300輛運載砂石、水泥、混凝土的車輛轟鳴,周邊居民苦不堪言,岳陽樓上不見碧波萬頃,但見砂石船隻密密匝匝。

  洞庭湖北接長江,南接湘、資、沅、澧湖南境內四條大河,因此被比為“長江的腎”。2017年,中央環保督察組在湖南督察時發現,洞庭湖區生態環境問題嚴峻,“長江的腎”病得不輕。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以此為導向,湖南開始實施洞庭湖水環境綜合治理三年行動,岳陽市君山區對全區環洞庭湖和長江沿線生態環境進行綜合治理,採取業主“自拆”、政府“幫拆”的方法,對境內長江、洞庭湖沿線非法砂石碼頭進行取締關停。

  “水面是表像,根源在岸上”,為更好地恢復濕地生態,加強濕地功能,君山區還從農業、工業、生活等方面對生態環境進行系統整治,推進封洲禁牧、生態補償、農業投入品管控等行動。通過綜合治理,洞庭湖濕地生態環境得到全面恢復。

  “以前的長江堤岸臟亂差,現在乾淨了,還種了花草,春天來了,很漂亮。”站在君山長江大堤,76歲的老人陳洪幹看著整潔有序的江灘,笑意盈盈。

  跟隨他的腳步走進岳陽君山區華龍濕地,整個東洞庭湖映入眼簾,綠頭鴨在逐水嬉戲。巡護員鄒毅介紹,這種綠頭鴨為冬季候鳥,由於當地環境的改善,選擇留了下來,變成了正宗本地鳥。

  近年來,洞庭湖濕地生態環境正得到全面恢復,珍稀鳥類頻頻出現,麋鹿、江豚自由嬉戲,成為動物的天堂。只要天氣晴好,碼頭總能看到一群群江豚起舞、嬉戲,曾經塵土飛揚的砂石碼頭成了志願者們守護、觀測江豚的最佳觀測點。

  萬里長江雲水闊。滔滔長江水,浩浩洞庭湖,正在恢復昔日生機、正在見證美麗蝶變。

  《光明日報》( 2019年03月10日 06版)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