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更高品質發展三大方向

2019-03-11 09:38:0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字號

  【專家評説】

  作者:張學良(上海財經大學城市與區域科學學院教授)

  2018年1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宣佈,“支援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並上升為國家戰略”“完善中國改革開放空間佈局”。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將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編制實施發展規劃綱要。作為我國經濟實力最強、開放程度最高的區域之一,長三角地區需要在更高品質一體化發展方面率先實踐。

  一是以中心城市引領城市群發展,打造現代化都市圈。長三角地區包括上海、江蘇、浙江、安徽三省一市,面積超過了35萬平方公里,需要突出重點、以中心城市引領城市群發展,打造重點區域。都市圈是城市群的核心,也是突破城市行政邊界、促進生産要素跨區域優化配置的更小空間尺度,應加緊研究並適時出臺上海、杭州、南京、合肥等都市圈發展的國家級規劃,在都市圈內率先突破,加快推出規劃對接、改革聯動、創新協同、設施互通、公共服務、市場開放等方面的創新舉措。

  二是探索多種形式的新型城市合作,出臺以小尺度、跨區域為特點的區域合作示範區。探索上海與杭州、南京、合肥等區域中心城市在産業分工、人才交流等方面的合作,放大上海的輻射帶動作用;利用好G60、G40等交通大走廊優勢,以G60科創走廊建設為契機,利用上海、杭州、合肥等地的優勢科創資源,加強對沿線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積極建設G40健康生態走廊,將上海與南通、常州、南京、亳州等地的生命健康産業與生態綠色優勢結合,帶動蘇中、皖北地區發展;在長三角跨省(市)交界處率先建立合作示範區,加快推進示範區在産業深度合作、制度創新、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示範引領作用。

  三是強調文化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的特殊作用,以文化軟實力推動區域融合。共同的區域文化可以大大降低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的合作成本,加快各類生産要素在區域內的自由流動。長三角地區更高品質一體化發展應當加強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對外來文化的融合,創造獨特的文化魅力,提升百姓對區域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這有利於推動經濟合作,也會增加對國內外人才的吸引力。

  《光明日報》( 2019年03月10日 08版)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