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品讀政府工作報告 體悟濃濃民生情懷

2019-03-07 11:01:00
來源:南方網
字號

  把高血壓、糖尿病等門診用藥納入醫保報銷、兩年內基本取消全國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移動網路流量平均資費再降低20%以上……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裏,包括了這些有溫度的民生細節。(3月5日新華社)

  為政之道,以順民心為本,以厚民生為本。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進人民福祉、滿足人民美好生活新需求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高度重視保障和改善民生,從織密民生保障網到推進脫貧攻堅戰,從擴大就業到深化教育、醫療、養老等領域改革,推動每項民生指標在各自的刻度尺上持續攀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綜觀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直面民生熱點,回應群眾關切,描繪出一幅改善人民生活的新畫卷,進一步彰顯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

  關注民生、重視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政府工作的職責和終極目標,彰顯著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追求,體現著為民情懷。回望過去的一年,城鎮新增就業1361萬人、調查失業率穩定在5%左右的較低水準;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6.5%;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徵點,設立6項專項附加扣除;加大基本養老、基本醫療等保障力度,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從每月70元提高到88元;加快新藥審評審批改革,17種抗癌藥大幅降價並納入國家醫保目錄;資助各類學校家庭困難學生近1億人次;棚戶區住房改造620多萬套,農村危房改造190萬戶;城鄉居民生活水準又有新提高;全年為企業和個人減稅降費約1.3萬億元;農村貧困人口減少1386萬,易地扶貧搬遷280萬人……保障與改善民生的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保障和改善民生永遠在路上,沒有一勞永逸的終點站,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加快改善鄉村學校辦學條件,抓緊解決城鎮學校“大班額”問題,保障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教育,發展“網際網路+教育”,促進優質資源共用;多渠道擴大學前教育供給,無論是公辦還是民辦幼兒園,只要符合安全標準、收費合理、家長放心,政府都要支援;推進高中階段教育普及,辦好民族教育、特殊教育、繼續教育。持續抓好義務教育教師工資待遇落實;今年財力雖然很緊張,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佔國內生産總值比例繼續保持在4%以上,中央財政教育支出安排超過1萬億元;降低並統一大病保險起付線,報銷比例由50%提高到60%,進一步減輕大病患者、困難群眾醫療負擔……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直面民生熱點、焦點、難點, 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一系列惠民政策令百姓感到溫暖和振奮。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持之以恒把民生工作抓好,發揚釘釘子精神,有堅持不懈的韌勁,推出的每件事都要一抓到底,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幹,鍥而不捨向前走。”有理由堅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政府工作報告》中關於民生工作的部署安排落到實處,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一定能變成現實,新時代的改革發展成果定將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南方網羅振軒)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