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攻堅克難 穩中求進——全國兩會前夕看改革發展新答卷

2019-02-27 14:55: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北京2月26日電 題:攻堅克難 穩中求進——全國兩會前夕看改革發展新答卷

  新華社記者安蓓、譚謨曉、劉紅霞

  “全國兩會時間”即將開啟——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今年的全國兩會,格外引人注目。

  直面風險挑戰,堅定沉著前行,穩中求進的中國,正以自身改革發展的優異表現為世界經濟注入更多確定性。

  不懼風雨 中國發展答卷令世界矚目

  “你們在創新發展上有什麼打算和建議?”春節假期剛過,全國人大代表張天任就來到相關企業展開密集調研。

  “這是電動堆垛車上的控制器,是基礎性核心部件,目前主要依靠進口。”在地處浙江省長興縣的諾力智慧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丁毅拿起一個書本大小的零部件對張天任説,“我們正全力進軍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高端智慧産品,期盼國家繼續加大基礎研究力度,鼓勵企業研發。”

  技術攻關、減稅降費、融資問題……企業的發展和期盼,是張天任代表準備帶到全國兩會上的聲音。

  “調研中一個信號特別清晰:大家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不管外部環境怎麼變,加大研發和技改力度,是企業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中央簡政減稅降費、加大金融支援力度,讓民營企業發展的信心更足。”張天任説。

  站在時間的軸線上觀察,當今中國,發展面臨諸多兩難和多難問題。

  透視國內,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和各種週期性、結構性、體制性因素交織疊加;

  環顧全球,世界經濟復蘇勢頭分化,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不穩定不確定性因素有增無減。

  面對複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2018年,中國交出的發展答卷令世界矚目——

  經濟總量首超90萬億元,經濟增速達到6.6%,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接近30%;

  城鎮新增就業1361萬人,農村貧困人口減少1386萬人,全國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跑贏”每人平均GDP增速,社會保障制度逐步健全,生態環境持續優化;

  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6.2%,服務業佔GDP比重達52.2%,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7%,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勢頭明顯;

  市場主體超過1億戶,日均新登記企業1.84萬戶,新産業、新産品、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成長,重大科技成果不斷涌現……

  “中國面對的挑戰眾所週知,但對中國政府最新措施和發展規劃的分析令人樂觀,從長遠看更是如此。”瑞銀集團董事會主席阿克塞爾韋伯説。

  迎難而上 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

  烏黑的煤粉送入生産線,出來的是清澈的柴油、石腦油。奇幻的變化發生在國能集團鄂爾多斯煤制油分公司,這家企業運營著全球首條百萬噸級煤炭直接液化生産線,所産柴油硫含量僅為國V標準的十分之一。

  “沒有轉型升級就沒有內蒙古的現代煤化工産業。”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發改委主任龔明珠説,過去一些産煤區有“速度情結”,走了不少彎路。如今,通過引導企業延長産業鏈,內蒙古煤炭轉化率達到38.4%,現代煤化工企業呈集群化發展態勢。

  能源重地的鳳凰涅槃,正是中國經濟迎難而上、奮力前行的鮮明注腳。

  來之不易的發展答卷,源於宏觀調控更加精準有效——

  當1月份中國人民幣貸款增量創單月曆史新高時,出現個別質疑之聲。但英國《金融時報》講述了不一樣的故事。

  “我們對中小型企業調查發現,企業經營者申請貸款更容易了。”文章把目光聚焦中國信貸領域,指出更多貸款流向私營企業,且貸款申請批復速度加快。

  中國人民銀行的數據印證了這一結論:在1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中,投向企業的貸款佔比明顯增加,表明信貸支援實體經濟力度逐漸增強。

  既要防風險、不能“大水漫灌”,又要穩投資、保持經濟運作在合理區間,面對兩難乃至多難的考驗,中央不斷推出精準有效的宏觀調控政策。

  新年伊始,各地紛紛加快重大投資項目建設;1.39萬億元2019年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額度已提前下達各地。

  聚焦脫貧攻堅、生態環保、社會民生、能源交通基礎設施等關鍵領域促進有效投資,加快補上重大技術裝備短板……企穩回升的投資增速為短期經濟回穩、長期可持續發展提供關鍵支撐。

  “中國經濟呈現出比剛剛過去的一年更好的前景。這是中國提振經濟應變能力的生動體現。”西班牙《國家報》如此評價。

  來之不易的發展答卷,源於堅定不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從大別山區一家小鑄造廠起步,躋身核電設備、航空發動機等高端裝備關鍵零部件研發製造企業,安徽應流集團近年來在核心技術上不斷突破。當普通鑄件論“噸”計價時,應流的航空發動機和燃氣輪機葉片得論“克”賣。

  轉型升級,既有陣痛,更有機遇。“企業要發揮科技創新主體作用,通過技術創新提升核心競爭力。”全國人大代表、應流集團董事長杜應流説。

  深化改革鞏固成果、優化環境增強活力、加快創新提升水準,通經活血暢通金融血脈……中流擊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正向深層發力。

  “要把有利於長期經濟增長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放在首位,這條主線不能變。”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説,堅定不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三大攻堅戰,雖然短期産生一定陣痛和緊縮效應,但經濟實現平穩增長,為高品質發展奠定基礎。

  來之不易的發展答卷,源於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導向——

  去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桃花源街道天山堡村委會主任冉慧建議,將重慶市新增易地扶貧搬遷意願的4萬多貧困人口納入國家“十三五”搬遷計劃。

  “去年7月,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同志專程來到酉陽,實地調研,徵求意見。”冉慧説。此後不久,國家對重慶新下達易地扶貧搬遷指標4.6萬人,其中,酉陽應搬盡搬指標9000人。“老百姓拍手叫好,説這是脫貧攻堅的一場及時雨。”

  實施就業優先政策、確保今年再減貧1000萬人以上、部署加強癌症早診早治和用藥保障措施、實施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把發展的目標聚焦於人民,中國改革發展的答卷繪出暖心亮色。

  砥礪奮進 書寫高品質發展新篇章

  春節假期,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約10050億元,銀聯網路交易總額達1.16萬億元。“兩個萬億”顯示中國消費市場的巨大潛力。

  美國《華爾街日報》注意到,儘管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加大,但近期優衣庫、高絲、雅馬哈等日本消費者導向型企業的中國業務都出現兩位數增長。

  一個擁有近14億人口、區域遼闊、加快發展轉型的大國,面臨的困難多、挑戰多、矛盾多,但潛力大、空間大、機遇也大。

  重慶,一家名為“豬八戒網”的人才共用平臺經過十餘年發展,已匯集全球1000萬家企業用戶和1400萬家人才服務提供商,個人在平臺被孵化成公司的超10萬家。

  “把數億勞動者的創造力發揮出來,是應對經濟下行壓力、穩住就業的關鍵。”全國人大代表、豬八戒網創始人朱明躍建議,加大小微企業和自由職業者減稅降費力度,推動人才共用解決養人難和人才缺口兩大難題。

  超過1億戶市場主體,近9億勞動力、1.7億受過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的高素質人才——激發微觀主體活力、充分釋放人才紅利,根本靠改革。

  2018年年底,《市場準入負面清單(2018年版)》正式發佈。從此,負面清單以外的行業、領域、業務等,各類市場主體皆可依法平等進入。

  這項世界沒有先例的重大制度創新,釋放了持續破除市場準入壁壘、進一步釋放市場活力的決心和勇氣。

  加快國企國資改革、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援民營企業發展,營造法治化制度環境;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和財稅體制改革;簡政減稅降費力度不斷加大……著力激發市場活力、需求潛力和內生動力,深化改革為高品質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全國兩會前夕,一支由沙烏地阿拉伯官員和企業家組成的高規格代表團來到中國,與中國相關政府部門、企業和金融機構展開深入探討。

  “尋求與中國雙向投資、貿易、人文交流等全方位合作。”沙烏地阿拉伯能源、工業和礦産資源大臣哈立德法利赫説,沙特“2030願景”與中國“一帶一路”倡議高度契合,有廣闊的合作空間。

  美國全球發展中心網站近日發文稱,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今年將為全球貿易增加1170億美元。

  瀋陽華晨寶馬、上海特斯拉汽車、湛江巴斯夫石化、惠州埃克森美孚、西安三星快閃記憶體晶片……受益於中國大幅放寬外商投資限制,去年四季度以來,一大批外資項目落地。

  “今年一季度抓緊推進第二批重大外資項目落地,單個項目投資額都將達到幾十億美元乃至上百億美元。”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寧吉喆説。

  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在世界經濟的海洋中搏擊風浪,與全球市場更好互利共贏,這是推動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的堅定選擇。

  2019年,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還有不到兩年時間。面對千年夢想的召喚,即將召開的全國兩會,將匯聚更加磅薄的改革發展力量,書寫更為優異的經濟社會發展答卷!(參與采寫:王俊祿、張紫赟、任會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