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快思維”與“慢思維”(人民論壇)

2019-02-26 11:00: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有這樣兩則案例。

  一則是,雄安新區自2015年2月以來,經過多次會議部署、實地調研、科學論證,2018年4月公佈規劃綱要,年底總體規劃(2018—2035年)獲得國務院批復。這樣的“慢功夫”贏得國內外讚譽。另一則是,廖俊波以“起步就是衝刺,開局就是決戰”的拼勁,僅用4年時間就把福建政和縣從“省末尾”帶入增長速度“省十佳”。快速度贏得群眾的掌聲。

  為什麼有的領域追求快,有的建設卻並不急於出效果?

  快有快的追求。“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標語,曾引領深圳蛇口闖出了開放發展的新路。“拼命黃郎”黃大年把“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作為座右銘,留學回國後惜時如金,夜以繼日地帶領團隊填補“巡天探地潛海”多項技術空白。無數事實表明,行動是最美麗的風景,珍惜時間馬上辦、提高效率抓緊幹,方能幹出事業、幹出境界。

  慢有慢的考慮。十年磨一劍與一年磨十劍,品質自然有差別。不是任何事情都可“以快論英雄”,急功近利追求短期政績效應,腦袋一拍就決策、心頭一熱就拍板,造就的只會是“形象工程”“擺設工程”。貪快求新造成人力財力和資源浪費,其危害決不可小覷。“慎重則必成,輕發則多敗。”慢一點,深一點,細一點,為的就是深思熟慮、全面權衡之後拿出科學決策,付諸審慎行動,結出圓滿果實。

  馬上辦、抓緊幹,不是毫無規劃的盲目辦,更不是漫無目的的胡亂幹;慢決策、慢行動,也不是慵懶散漫不作為。快有快的道理,慢有慢的原因。如何處理好快慢關係?習近平總書記曾在2016年初召開的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指出,保護生態環境、建立統一市場、加快轉方式調結構,這是已經明確的方向和重點,要用“快思維”、做加法。而科學利用水資源、優化産業佈局、統籌港口岸線資源和安排一些重大投資項目,如果一時看不透,或者認識不統一,則要用“慢思維”,有時就要做減法。其中貫穿的快與慢的辯證法,給我們以深刻啟迪。

  譬如,抓政策落實,抓問題整改,就沒有退堂鼓可以打,沒有慢功夫可以拖,決不允許緊一陣松一陣、進三步退兩步。而一些二選一甚至多選一的“兩難”“多難”問題,就不能盲目使用“快思維”“快決策”。合乎“規律”、不越“邊界”、遵循“科學”的“快”,必然指向成功。反之,就需要從“慢”字上下足功夫,以慢為進、科學論證、比較選優,求得最佳方案。

  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慢不一定低效。“慢思維”潛藏著發現未知的認真探索,充滿著實事求是的謹慎論證,閃動著遵循規律的科學判斷,集中著多方認可的民主決策。許多時候慢一些,反而可以走得更快。“慢思維”運用得好,有助於解決那些疑難問題、複雜課題。“慢思維”也不妨礙“快功力”。行動前做足“慢思維”功課,施展落實“快功力”,才能避免臨渴掘井的尷尬、南轅北轍的陷阱。

  快慢分殊背後,起指揮導引作用的是發展觀、政績觀。領導幹部應有掰著手指頭珍惜每分每秒時間幹事創業的進取心,亦需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有甘於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的事的自覺。把握好快與慢的辯證法,事業舞臺必定更加寬闊。

  《 人民日報 》( 2019年02月26日 04 版)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