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非遺古火會再“爽約” 傳承人:擔心傳不下去了

2019-02-13 09:27:00
來源:北京青年報
字號

 

  非遺古火會 今年再“爽約”

  傳承人楊風申:擔心到自己這裡就傳不下去了

  “沒了古火會的焰火,總覺得這個年少了點什麼。”河北趙縣趙州鎮楊家莊的一位村民説。

  從2016年至今,河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五道古火會”,這個流傳了2000多年的表演節目已經中斷了三年。

  2017年12月29日石家莊中院終審宣判撤銷了此前趙縣法院的一審判決,楊風申老人雖犯非法製造爆炸物罪但免予刑事處罰。當時,趙縣文化館曾對媒體表示,老人若想繼續辦古火會,需要辦理相關手續,取得合法資質後,就能繼續合法製作和燃放。

  三年來,古火會仍沒有合法手續,年已八旬的楊風申一直在等待。每到春節,他都會想起自己手中的“絕活”。

  事件回顧

  非遺傳承人製作表演焰火被起訴

  楊風申,河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五道古火會”的傳承人。而“五道古火會”據傳起源於漢代,從正月十五的下午兩點半開始會一直延續到深夜,除了到廟裏祭拜諸神外,最引人關注的就是燃放焰火。其中很多焰火都是由藝人手工製作,楊風申最有名的是製作“梨花瓶”焰火。

  2016年2月19日,農曆正月十二,78歲的楊風申在為三天后的古火會製作所需要的煙花“梨花瓶”時,被趙縣公安帶走。隨後,趙縣法院以非法製造爆炸物罪,判處楊風申有期徒刑4年零6個月。

  一審宣判後,楊風申上訴至石家莊中院,多家媒體對此進行了報道。

  2017年12月29日,石家莊中院法官來到趙縣法院宣佈了終審判決:撤銷此前的一審判決,楊風申犯非法製造爆炸物罪,但免予刑事處罰。

  當時,不識字的楊風申沒有聽懂終審判決,以為是宣佈自己無罪,庭上連説“滿意”,並笑著表示當年就要把古火會再辦起來,把“梨花瓶”放給鄉親們看。

  隨後,律師向他和家人解釋了判決結果:仍是“有罪”。楊風申一臉愁容地回了家。其兒女希望老父親能安度晚年,便沒有申訴。

  之後,河北省趙縣文化館張館長説,如果村裏想繼續製作燃放梨花瓶,楊風申老人應該先到有關部門辦理相關手續,取得合法資質後,就能繼續合法燃放。

  後續追訪

  五道古火會仍為省級非遺

  眼看馬上就要到正月十五了,已經中斷兩年的“五道古火會”今年又要爽約了。

  春節前,北京青年報記者聯繫到楊風申家人。楊老先生的女兒説,前陣子楊風申還在念叨著正月十五的古火會,而因為父親和家人都不清楚申請審批的流程,所以“沒人張羅這個事兒”。

  據楊風申兒女介紹,春節他們都回來陪楊風申老人過年,老人現在身體硬朗,精神也很好。只是每每在談及焰火製作這流傳了兩千年的手藝時,他擔心“到自己這裡就傳不下去了”。今年,村裏仍舊會有廟會,唱戲雜耍這些表演也都還有,“就是最後的焰火環節沒有了”,楊風申家人對記者説道。

  北青報記者在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網上看到,“五道古火會”仍在非遺保護名錄中,編號“4-10-1”,類別為民俗。

  資料顯示,趙縣“五道古火會”是流傳在趙縣城東南六公里處的南楊家莊村,以燃放焰火來慶祝豐收的盛大民俗活動,相傳源於西漢時期。

  “五道古火會”禮花騰空而起,有的如菊花綻放,有的似玉樹臨風,有的像流光溢彩的瀑布垂下,有的若鋼花飛濺灑滿天際。最有意思的還是燃放村民自製的焰火,每件作品都可稱得上精美的藝術品……該網站評價趙縣“五道古火會”為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和藝術欣賞價值。

  關於“五道古火會”製作焰火的審批辦理流程等問題,北青報記者近日連續多次致電石家莊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諮詢,目前尚未得到相關答覆。(記者 張子淵)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