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網路祝年】讓讀書成為春節的一道美味大餐

2019-02-08 13:00:00
來源:華龍網
字號

  據重慶日報報道,近日,數字閱讀平臺掌閱發佈《2018掌閱數字閱讀報告》。該報告顯示,2018年該平臺月活躍用戶已超過1.1億,重慶是全國00後數字閱讀讀者最多的城市。

  時間是一條河,書籍是一葉帆。文明順著水流生長,逝者如斯,我們卻可以乘著一葉扁舟溯流而上,與歷史對話,與思想對弈,與智者一路前行。春節將至,揚帆啟航,時光易逝,最是一年讀書時。

  每年過年的時候,我們總是聽到許多人在抱怨:累死了!的確如此:喝酒划拳,經常酩酊大醉,身體累;看電視玩手機眼睛累;打麻將通宵達旦身體累,心也累……如果我們除了適度吃喝玩樂,抽出一定時間來讀書,不僅可以解除“”身體累心也累”的疲勞,而且讀書可以成為春節的一道“美味大餐”,多讀一點書,會讓自己過一個更有意義的春節,更能豐富年味,過一個充實而有文化的新年。

  常言道:“書是知識的海洋”“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一本好書會影響人的一生”。這些箴言妙語道出了讀書求知的真諦。尤其是在物質生活豐富的今天,人們不缺吃,不愁穿,卻在精神上有些匱乏,越是在這種情況下,多讀些書,對我們每個人來説都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崇尚讀書的傳統,形成了豐富的耕讀文化。時至今日,“忠厚傳家遠,詩書繼世長”仍然是許多人喜愛的楹聯。有人認為,閱讀的生活與人生,草長鶯飛,繁花似錦;不閱讀的生活與人生,則是一望無際的、令人窒息的荒涼和寂寥。有人認為:人既然作為人存在著就必須閱讀。閱讀能賦予人一個有趣的靈魂。

  “索物于夜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當世者,莫良于典。”閱讀,就是心靈探索與發現的旅程。書之所在,即是詩和遠方;思之所向,即是人與世界。隨著人類的進步,時代的發展,給讀書注入了新的內涵。多讀書、讀好書,是增長知識,提高技能,提升自身素質的“維他命”,是通向成功之路的“金鑰匙”。人的精神發育史,應該是他本人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民族的閱讀水準。多讀書,是改變人生匱乏、貧弱、蒼白狀態的最好辦法。它改變的不但是人的精神、氣質和品性,而且使你不斷增長職業智慧,使你的事業閃耀著睿智與光彩。

  閱讀是一個民族文化傳承的基本途徑。讀書可以讓人保持思想活力,讓人得到智慧啟發,讓人滋養浩然正氣。要在全社會大興讀書學習之風,引導人們愛讀書、讀好書。然而由於種種原因,當前我國居民的閱讀情況不容樂觀。據有關權威數據顯示,最近六年來,國民圖書閱讀量持續走低。國民年每人平均閱讀圖書4.5本(每人平均圖書消費1.75本),而韓國11本,法國20本,日本40本,以色列64本;日本只有1億多人口,報紙《朝日新聞》的發行量超百萬份,而中國發行量超百萬份的報紙卻屈指可數;德國只有8000萬人口,出版社有2000多家,而中國卻只有500多家;只有6000萬人口的法國,2006年的圖書銷售量近5億冊。

  誠然,無論是“紙質書”還是“電子書”,這只是一種習慣性閱讀方式,每一個人都有自己不同閱讀習慣,但是不論是什麼閱讀習慣,讀書永不過時。值得注意的是,數字時代,國民閱讀還存在快餐式閱讀、功利式閱讀、粉絲閱讀等諸多問題,這些都是影響全民閱讀,書香社會建設的羈絆。不管用什麼方式閱讀,多讀書讀好書仍然是閱讀文化的“維他命”,這是任何時候都沒有什麼能夠取代的價值,讓“悅讀”精神食糧更豐富。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