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我國應急管理綜合能力水準穩步提升 2018年實現安全生産事故三個下降

2019-01-23 13:10: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1月22日,國新辦舉行應急管理部組建以來改革和運作情況發佈會。會上,應急管理部副部長孫華山介紹,2018年全國自然災害因災死亡失蹤人口、倒塌房屋數量和直接經濟損失同比近5年來平均值分別下降60%、78%和34%,安全生産事故總量、較大事故、重特大事故同比實現“三個下降”。

  2018年4月16日,國家應急管理部正式掛牌成立。應急管理部機構改革涉及11個部門13項職責的整合。

  應急管理部副部長鄭國光表示,去年全國的氣候年景是正常的,颱風雖然多,但只有兩個是超過超強颱風量級的颱風。全國沒有出現大的流域性的洪水,地質災害發生的數量也比往年偏少。這是“天幫忙”。

  另外,還有“人努力”。鄭國光説,應急管理部在成立之後就立即組織制定了各個災種的應急預案和工作方案,每次重大自然災害都是在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響應,第一時間派出應急救援隊伍,把每次應急響應當作實戰演練,逐步磨合、完善應急處置方案和措施。

  同時,發揮國家應對重大自然災害指揮部的作用,加強部門間溝通協調。比如,在應對堰塞湖自然災害中,應急管理部建立了與自然資源部、水利部、能源局等多個部門的聯合會商、協同響應機制,同軍委聯合參謀部也建立了軍地應急救援聯動機制,派出聯合工作組到現場統籌協調救援工作,配合地方黨委政府指揮處置重大災害。

  “我們建立了防範救援救災一體化運作機制。根據災情預判,提前在重點地區、重點部位、重點工程預置救援力量,最大程度減少災害損失。”鄭國光説,2018年啟動應急響應47次,派出了60多個工作組,調撥了3.28萬頂帳篷,40.9萬床件、衣被等中央救災物資。

  “2018年,全國重特大事故和死亡人數,分別下降了24%和33.6%。”孫華山指出,2005年全國發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重特大事故134起,2018年重特大事故發生了19起,下降幅度很大,達到86%。特別重大事故,2005年是17起,2018年是1起。從數據來看,我國安全生産形勢保持了穩定好轉的態勢。

  孫華山介紹,應急管理部將從三個方面開展工作:第一,完善制度。全面落實安全生産責任制,健全安全生産法律法規體系,包括標準。落實各部門的監管責任,落實企業的主體責任。第二,加強監管。只有強力的執法監管,才能推動企業全面履行安全生産責任。從政府層面來講,怎麼能夠科學執法、規範執法、嚴格執法,是要不斷改進的方面。第三,科技興安。一些風險大的崗位,要推動機械化、自動化,把這些危險崗位的人員換下來,用現代化科技手段不斷提升安全生産水準。(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常 理)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