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滴滴持續進行安全整改 讓安全保障成為出行“鐵律”

2018-11-07 10:40: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日前,滴滴出行向公眾公開回復了20類關於安全整改的代表性問題。數據顯示,自2018年9月開展意見建議徵求活動以來,截至10月30日,滴滴共收到111945份意見建議。經過分類梳理,滴滴客服團隊已經跟進解決了7760位用戶提出的具體案例反饋。

  多方“問診”築牢安全意識

  據介紹,10月1日以後,滴滴加快安全整改步伐。在升級安全運營保障措施和安全功能、積極排查安全隱患的同時,滴滴在全公司範圍內持續組織學習《安全生産法》,以及網路預約出租汽車和私人小客車合乘等各項相關政策和法規,提高全員安全意識,並對安全工作進行重點部署。此外,滴滴邀請專家、乘客、司機等“問診”滴滴,在北京、廣州、杭州等城市舉辦了多場座談會,同時管理團隊上街徵求用戶意見。

  滴滴出行首席執行官程維表示,在過去6年的發展中,滴滴形成了一定的規模,但對於安全責任的認識卻不夠深刻。滴滴所處的行業對安全的要求非常高,在建設安全體系時,滴滴必須與道路交通、安全生産、犯罪心理、資訊安全、刑事治安等多領域協同配合,吸收其他行業的安全管理經驗,並結合自身業務和産品設計,真正讓安全保障成為出行“鐵律”。

  為進一步提高全員安全生産意識,全面落實企業安全生産責任,10月中旬,滴滴召開全員安全培訓溝通會,系統學習《安全生産法》以及網約車政策,並向全員介紹公司整改及安全管理體系建設的進展。

  上線多項安全措施

  幾個月前,滴滴平臺開始增加並試行多個安全保護功能和措施,包括短信報警、實時位置保護以及建立上線司乘黑名單等具體安全措施。

  現在,當滴滴用戶在行程中遇緊急情況使用一鍵報警功能時,滴滴頁面會顯示當前位置和司機資訊,同時將行程資訊通過短信形式發送給用戶事先設置好的緊急聯繫人,並向緊急聯繫人撥打電話告知。在此基礎上,滴滴也在小範圍測試“短信報警”功能。

  在應急處置方面,滴滴投入人力和資源向客服團隊和安全事務團隊傾斜,9月底成立的“警方調證對接工作組”724小時待命,配合警方可在10分鐘內完成調證流程。

  此外,滴滴試運作的“實時位置保護”功能,可以讓行程中以及行程後産生的司機乘客矛盾有更多的判責依據。

  在乘客端,滴滴逐步增加“請勿讓未成年人獨自乘車”的提醒與確認環節。乘客本人前往幼兒園、中小學校等活動場所時,需在發單前手動選擇本人是否成年。為他人代叫車時,無論任何目的地,發單每人平均需確認乘車人是否成年。如乘車人是未成年,則需由監護人陪同才能繼續乘車。

  近日,更新版的滴滴乘客端和司機端應用均試行了“黑名單”設置功能,屆時乘客和司機可在取消訂單、投訴、評價頁面選擇將對方加入黑名單,“遮罩”後的12個月內平臺不再為雙方匹配訂單。

  9月8日上線的滴滴客戶端,在行程中增加錄音功能,目前已覆蓋90%的訂單。此外,錄影功能也已在小範圍測試。滴滴出行相關負責人説,行程中的錄音功能可以對潛在的不文明行為起到震懾作用,也幫助滴滴更好地處理司乘糾紛、實現公平判責。滴滴也會通過技術手段嚴格保護用戶隱私,加密保存文件,無行程糾紛錄音文件將於7天后自動刪除。

  敬 藝

[責任編輯:張曉靜]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