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在激蕩與變化中保持戰略定力

2018-12-31 13:29:00
來源:光明網
字號

  二、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在2018年的鮮明特點

  2018年,世界政治和經濟變得更為波詭雲譎,給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但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在2018年呈現出以下鮮明特點。

  第一,強大的戰略定力和戰略自信。2018年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戰略部署的第一年,在沉著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刻,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戰略定力的保持,戰略自信的體現及運籌帷幄開展的外交行動,均給國內發展營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給國際社會注入了強大的正能量,鞏固了我國未來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第二,鮮明的開放與合作特性。面對逆全球化和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始終高舉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大旗。不僅在博鰲亞洲論壇宣佈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創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等一系列擴大開放的重大舉措,中國還通過開創性地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以實際行動展示對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的堅定支援。在共商共建共用原則的指導下,中國攜手各國繼續推動“一帶一路”建設,並與更多國家和地區實現對接,繼續向高品質發展邁進。尤其是在“一帶一路”框架下積極開展的第三方市場合作,更加突顯了“一帶一路”重大倡議及中國特色大國外交開放、包容的特性。

  第三,突出的方向引領和責任擔當。2018年,世界在紛繁複雜之後正孕育著未來的發展方向,世界各國尤其是主要大國的政策出現了一定程度上的分歧甚至對衝,世界經濟來到了十字路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在2018年克服國際形勢中的不確定性,積極推動構建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和以“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為核心內涵的人類命運共同體。與此同時,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在2018年主動引領了全球治理變革的方向,堅定捍衛多邊主義,倡導合作包容共贏的原則;在朝鮮半島、伊核問題、敘利亞問題、阿富汗問題、緬甸問題等全球和地區熱點問題的磋商中,中國都發揮了不可替代的建設性作用,付出了努力,這使得中國的政策主張成為了具有引領性並得到廣泛支援的中國方案。

  三、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彰顯中國的全球地位與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指出,中國成為國際社會公認的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可以説,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最主要的新興經濟體,中國在推動國際關係民主化、促進世界多極化、維護經濟全球化、推進世界共同發展中發揮著引領性作用。

  第一,中國是全球和平穩定的中堅力量。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堅定維護以聯合國憲章宗旨為核心的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在2018年9月開幕的第73屆聯合國大會期間,中國積極倡議和推動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進一步落實,並且根據本屆聯大的決議成為聯合國第二大會費國和維和攤款國。中國組建完成的8000人維和待命部隊最近也通過了聯合國考核評估,將為世界的和平與正義承擔起世界大國應盡的責任。同時,在朝鮮半島局勢出現重大轉機,阿富汗、敘利亞、伊朗、烏克蘭、巴勒斯坦、緬甸等多個地區熱點問題的緩解方面,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也都作出了重大貢獻。中國堅持聯合國在全球政治安全事務中的中心地位和多邊主義原則,反對霸權主義和單邊外交,在伊朗核問題上堅持遵守安理會核可的多邊協議,並積極同歐盟等相關行為體共同維護全面協議。

  第二,中國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源泉,為分化的世界經濟提供了保持穩定的力量。作為世界上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堅持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並通過在上海舉辦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向世界進一步打開市場,與各方分享發展機遇。中國還宣佈了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創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主動擴大進口等諸多擴大開放的重大舉措,積極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繼續成為世界主要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中最為穩定的增長源泉之一。

  第三,中國為全球多邊治理提供引領動力。面臨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形勢,中國堅持維護多邊主義規則,支援全球化進程,鞏固聯合國在全球政治安全事務中的中心地位,維護基於規則的全球多邊貿易體制的中心地位,積極參與二十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世界貿易組織等全球主要多邊機制,成為全球多邊治理的重要引領力量。中國還積極支援全球氣候變化多邊合作,堅定維護《巴黎協定》和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成果,為卡托維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的順利召開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在2018年為全球發展進程作出了更多貢獻,主要表現為:

  第一,在聯合國和二十國集團等世界主要多邊舞臺倡議和推進全球發展議程。中國在2018年9月開幕的第73屆聯大期間,積極推動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融資的高級別會議順利召開。特別是在二十國集團布宜諾斯艾利斯峰會期間,中國提出堅持普惠共贏,促進全球包容發展的提議,推動二十國集團進一步關注全球發展進程,等等。

  第二,搭建南南合作機制化平臺。中國支援金磚國家加強與新興經濟體、發展中國家的合作,特別是推動“金磚 ”模式發展,在金磚國家約翰內斯堡會晤期間,中國還舉行了金磚國家與非洲國家代表、世界其他主要新興經濟體代表的對話,積極倡導新工業革命夥伴關係,將金磚國家打造成為南南合作的重要平臺。2018年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南南合作年”,從1月份在智利首都聖地亞哥舉行的中拉論壇第二屆部長級會議,到7月在北京召開的中阿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再到9月召開的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和隨後舉行的中國與太平洋島國領導人會晤,中國同發展中國家的集體對話實現了全覆蓋。

  第三,“一帶一路”建設走深走實,實現向高品質發展轉變。“一帶一路”為廣大發展中國家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國際經貿合作、實現發展戰略對接和機遇對接提供了平臺。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8月舉行的“一帶一路”建設工作5週年座談會上指出,我們要堅持對話協商、共建共用、合作共贏、交流互鑒,同沿線國家謀求合作的最大公約數,推動各國加強政治互信、經濟互融、人文互通,一步一個腳印推進實施,一點一滴抓出成果,推動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造福沿線國家人民,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第四,持續努力推動氣候變化國際合作。在二十國集團布宜諾斯艾利斯峰會期間,中國、法國、聯合國三方召開氣候變化問題小範圍會議,堅持維護《巴黎協定》和氣候變化國際多邊合作成果。特別是在年底于波蘭召開的卡托維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期間,中國堅持同基礎四國、發展中國家、小島國集團等加強合作,推動發達國家落實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技術和能力建設支援情況,增強發展中國家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並最終完成了《巴黎協定》實施細則談判。

  第五,在黨和國家機構改革進程中成立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中國在2018年推進的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中,對商務部對外援助工作有關職責、外交部對外援助協調等職責進行整合,組建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為充分發揮對外援助的作用,加強對外援助的戰略謀劃和統籌協調,推動援外工作統一管理,改革優化援外方式等提供了機構保障,將推動中國為國際發展作出更多貢獻。

  四、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在2018年更加積極活躍的主要原因和動力

  激蕩變化的國際格局孕育了有無限可能的世界政治經濟形勢,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主要大國都在應對國際格局調整的同時,積極謀劃佈局。正是種種變化,促成了2018年積極活躍的中國特色大國外交。

  第一,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國際格局演變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提供了廣闊空間。2018年,現存國際體系受到嚴重衝擊,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迎來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奉行互利共贏開放戰略的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在2018年認定變局中危和機同生並存,主動化危為安、轉危為安,利用新的、更大更多的對外開放舉措把握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堅定捍衛多邊主義和經濟全球化,拓展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廣闊空間。

  第二,經濟和社會的穩定發展及國家實力的進一步提升,為積極活躍的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奠定了紮實的基礎。基於改革開放40年取得的豐碩成果,在面對充滿不確定的國際經濟形勢時,中國經濟加大改革開放力度,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進一步擴大高水準的對外開放,成為全球最主要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中表現最好的一員,進一步鞏固了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為全球經濟保持增長勢頭注入了強大動力,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推動全球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第三,結伴而不結盟的全球夥伴關係外交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贏得了更廣泛的國際支援。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繼續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維護國際公平正義,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紮實推動建設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新型大國關係,積極構建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並且通過中拉論壇、中阿論壇、中非合作論壇等,推動並實現了中國同發展中國家集體對話實現全覆蓋,推動南南合作邁上新臺階。中國在同歐盟等攜手捍衛多邊主義和全球多邊貿易體系,與金磚國家等新興市場國家在推動國際關係民主化和全球發展的進程中,贏得了更廣泛的國際支援,成為中國開展積極有效的大國外交的重要助力。

  第四,完善的頂層設計與創新性的理論指導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提供了方向指南。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紮實推進理論和實踐創新,在全球治理觀、安全觀、發展觀、正確義利觀、全球化觀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新理念新主張。特別是2018年6月,中央外事工作會議確立了習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導地位,在理論上完善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頂層設計,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進入新時代提供了思想指南,這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在2018年能夠沉著冷靜應對世界變局、積極有效取得豐碩成果的思想保障。

  五、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彰顯外交理念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積極推進實踐和理念的創新,2018年的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豐富實踐,既彰顯了近年來中國不斷推動外交理念創新所取得的成果,也體現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長期以來堅守的原則與戰略判斷。

  第一,中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中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最主要的新興經濟體,這決定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要進一步拓展同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合作,要堅持從自身基本國情出發並同時承擔相應的國際責任,在國際格局演變中堅持發展中國家的基本立場,推動國際政治經濟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公平、合理、包容、平衡、可持續的方向變革,堅持多邊主義原則和鞏固多極化趨勢。

  第二,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的發展方向。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最主要的新興大國,中國已經成為全球和地區重大事務中的主要行為體,吸引了國際社會廣泛的關注;開放包容的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使中國更加奮發有為,積極擔負起負責任大國的使命,將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第三,中國發展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的戰略判斷。雖然2018年的國際局勢充滿不確定性,也給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帶來了嚴峻挑戰,但中國作出的戰略判斷是中國發展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因此要堅持戰略定力和戰略自信,緊扣重要戰略機遇期新內涵,進一步擴大高水準的對外開放,推動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體系,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

  第四,中國堅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前進路徑。40年的改革開放使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也離不開中國,因此,中國堅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開發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充分調動國際國內兩種資源,更加積極地走向世界,並通過進一步開放,助力國內改革和發展,通過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為推動人類共同發展作出應有貢獻。因此,“一帶一路”倡議積極推動中國與世界各國和地區的戰略對接和機遇對接,在未來更高品質發展中實現中國與世界各國的合作共贏,為促進全球合作和共同發展作出更多貢獻。

  (本文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金磚國家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批准號:18BGJ029)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