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別了,2018!美媒:西方多國經歷“悲苦的一年”

2018-12-29 09:08: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2018年,美國總統特朗普對多國發起貿易戰引發國內外批評,英國陷入“脫歐”亂局、法國爆發“黃背心”運動、德國政府遭遇執政危機、俄羅斯總統普京支援率罕見下跌。不只是大國,義大利經濟滑向衰退、瑞典至今沒能組建政府,許多國家都步履艱難。這種動蕩與爭執使得俄羅斯世界盃的歡樂以及朝鮮半島的局勢緩和被大打折扣。

  “別了,2018”,27日,英國《金融時報》網站製作了一段4分16秒的視頻,回顧這一年全球的關鍵性新聞事件,稱其決定了未來世界的走向:1月,土耳其出兵敘利亞驅趕庫爾德民兵武裝,美國聯邦政府關門;2月,祖馬辭去南非總統職務,美國佛州槍擊案造成17人死亡;3月,俄前間諜斯克裏帕爾中毒事件,中國兩會舉行,普京再次當選俄羅斯總統;4月,敘利亞杜馬鎮“毒氣事件”導致70名平民死亡,朝韓領導人會晤;5月,特朗普宣佈美國退出伊核協議,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搬遷到耶路撒冷;6月,“金特會”,美國退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7月,美國對34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關稅;8月,蘋果公司市值達到1萬億美元;9月,大火燒燬巴西國家博物館2000萬件藏品,印尼地震海嘯導致2256人遇難;10月,卡舒吉遇害,巴西選出新總統;11月,美國中期選舉,歐盟與英國達成脫歐協議,俄烏刻赤海峽衝突;12月,法國“黃背心”抗議。

  日本時事通訊社27日評選的2018年十大國際新聞分別是:美中貿易戰、“金特會”、美國退出多個國際協定、土耳其里拉危機、法國“黃背心”運動、俄烏對峙、沙特記者失蹤、希臘經濟好轉、印尼海嘯、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對“重大新聞”的評判,各方視角不同,涉及到國內新聞時更是如此。美聯社27日評選的國內十大新聞包括了“通俄門”調查、加州野火、移民問題。韓國媒體更為關注“三場文金會加速半島和平進程”“兩位韓國前總統被判重刑”“平昌冬奧會成功舉辦”。至於德國,國家隊在俄羅斯世界盃鎩羽而歸、默克爾的執政危機則是重頭新聞。

  “2018年是災難年”,德國《世界報》28日稱,氣候變化引發的災難今年讓各國損失超過1000億美元,包括加州野火、南歐乾旱、日本水災等。如果各國不削減溫室氣體排放,大量的致命野火、洪水和超級風暴將給人類的未來投下陰影。

  在美國彭博社看來,2018年對於多國領導人來説是“悲苦的一年”。包括特朗普、英國首相梅、法國總統馬克龍、德國總理默克爾等。報道稱,特朗普天天上新聞想讓美國人相信他的當選是好事,但眼下美國股市動蕩、財政赤字居2012年以來最高,雖發動了貿易戰但貿易逆差處於10年最高,他的“A團隊”中65%的人已被替換,除以色列、韓國等少數國家,幾乎每個地方都認為美國衰落,人們越來越確信美國不在乎別國的利益。去年,馬克龍看起來像是西方世界的大希望,他提出全面改革計劃以及建立更緊密歐盟的大構想,現在他不得不敗退,“黃背心”騷亂使馬克龍做出了110億歐元的讓步。默克爾遭受黨內嘩變影響,政府陷於癱瘓,她被迫放棄黨的領導地位。

  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28日載文稱,普京今年再次當選俄羅斯總統,但在很不受歡迎地提高退休年齡後,支援率下降,經濟和民眾收入停滯不前,由於俄未能與美國建立可行的關係,普京在海外步履維艱。對於印度總理莫迪,2019年該國將舉行大選,但他已輸掉三個邦的選舉。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通過一場選舉勝利鞏固了權力,但他沒管好土耳其的經濟,土耳其里拉是世界上表現最差的貨幣。

  【環球時報駐美國、日本、德國特約記者 蕭達 李珍 青木 環球時報記者 崔傑通 汪析 柳直 王偉】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