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改革之景處處新——全國各地堅持高品質發展掠影

2018-12-27 12:19:0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字號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經濟建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發展為第一要務”的戰略指引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

  而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中國經濟發展也進入了新時代。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全國各地依據實際,轉觀念、改路子、謀創新,全力推進經濟向科學發展、向高品質發展,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描繪出一幅幅萬象更新的圖景。

  吉林:變冰雪資源為發展新引擎

  12月21日,瑞雪普降的吉林大地銀裝素裹。這一天,我國唯一國家級、國際性的以雪為主題的産業博覽會——第三屆吉林冰雪産業博覽會在省會長春召開。

  在雪博會現場,雲南遊客汪琪帶著孩子玩得不亦樂乎,看世界頂級除雪造雪設備,一站式選購滑雪裝備,暢玩巨型雪滑梯……汪琪説:“以前總覺得吉林冷,不敢來,可來過一次就覺得好,還惦記著再來。”

  從不敢來到還想再來,汪琪説出的是許多外地遊客對吉林冰雪旅遊觀念的轉變。而在這轉變背後,是吉林將天然冰雪資源化作高品質發展新引擎的紮實腳步。

  2016年,全國首個專門研究冰雪産業的政策意見——《關於做大做強冰雪産業的實施意見》在吉林出臺,意見首次構建了冰雪産業的産業架構,首次提出了冰雪産業發展的目標體系。

  萬根線能拉船。在由省長擔任組長的冰雪産業發展領導小組帶領下,吉林各部門打出政策支撐組合拳。土地政策方面,優先安排冰雪産業計劃指標;省內5A級旅遊景區基本實現高速公路全覆蓋;教育、體育、旅遊和財政部門聯合啟動500所冰雪運動特色學校遴選建設工作。

  本屆雪博會更是首設冰雪文化主題館,吉林40多個演出團體、文化宮、藝術館等將在雪季開展245項文化展演;開展“我在吉林學滑雪”活動,邀請國際旅行商和北京、上海等國內旅行商代表體驗冰雪運動帶來的快樂。

  “冷資源”産生的“熱效應”不斷擴大:雪博會結束後,吉林國際霧凇冰雪節、查幹湖冰雪漁獵文化旅遊節等260項冰雪和文化節事活動將涵蓋整個2018—2019年雪季;各路投資商投資的冰雪大項目紛紛落地;“農、林、水”等越來越多的産業融入冰雪休閒、溫泉養生、冰雪觀光、冰雪民俗四大産品體系之中,冰雪産業已成為吉林最具感召力的新名片。

  青島:以科技創新推動産業優化升級

  2018年3月,全國首個協同式整合電路製造(CIDM)項目落戶第九個國家級新區——青島西海岸新區,該項目打破了青島市“缺芯少面”的局面,將極大地提升高端製造業的核心配套率,支撐青島市乃至山東省家電、汽車和機械製造等産業的轉型升級與創新發展。

  該項目的領軍人張汝京説:“我們將國際先進的共用共有式的CIDM模式首次引進中國。以國際一流的晶片設計和製造能力,來吸引先進製造業應用企業參與,在汽車控制、智慧家電、智慧製造等領域的核心技術上實現突破,在青島打造從晶片研發、設計、製造到應用的全産業鏈。”

  無獨有偶。2018年5月,作為補齊青島市電子資訊産業鏈上的重要一環,臺玻ITO導電玻璃項目在青島西海岸新區臺玻青島玻璃有限公司正式投産。導電玻璃聽上去很神奇,卻在人們生活中應用廣泛,手機屏、平板電腦等都會用到它。

  “我們也是經歷了建築玻璃市場的産能過剩與市場疲軟後,逐步淘汰舊産能,通過高品質産品實現高品質發展的。”臺玻青島玻璃有限公司總經理宋成紅介紹,公司正在籌建一條低反射玻璃生産線,該生産線將用於生産博物館、珠寶店櫥窗和高檔影印機等高端顯示的低反射玻璃。投産後,該公司將成為全球第二家掌握單片紫外線透過率值低於1%的企業。

  “在即將過去的2018年,我們大力培育新動能,強化科技創新,推動傳統産業優化升級,培育了一批創新能力強的排頭兵企業,以改革創新為引擎,向高品質發展全速邁進。”青島西海岸新區招商中心主任劉雯説,目前西海岸新區正滾動推進100個工業轉型升級和技術改造重點項目建設,確保每年有50個項目竣工投産,新增産值100億元以上。

  山西:以新興産業加快發展步伐

  得益於山西侯馬方略保稅區中歐班列的開行,臨汾市華翔集團出口歐洲的精密鑄件,只用半個月時間就能分撥到俄羅斯、法國、義大利等國家客戶工廠。與原來的海運相比,交貨時間縮短了20天以上。時間的縮短,讓華翔集團在全球白色家電零部件市場佔有率穩居第一,預計2018年對外出口同比上升31.6%。

  産銷兩旺也為華翔集團的技術創新注入了新活力。在第十六屆中國國際鑄造博覽會上,該集團最新研製的3DP砂型3D列印設備一亮相,就吸引來幾十家客商爭相簽約。華翔集團將3D列印技術應用於鑄造批量生産上,引領我國鑄造業跨入了真正無模大批量生産的新時代。

  從摩托車銷售到摩托車生産,再到重型卡車生産。位於運城市郊的大運重卡集團,在30年間也走出了一條裝備製造業高品質發展之路。目前,大運集團年産燃油、燃氣、純電動三大類重型卡車1.3萬輛,車輛各項性能指標處於同行業領先。

  在即將過去的一年中,圍繞“示範區”“排頭兵”“新高地”三大目標推進經濟轉型,山西高品質發展步伐明顯加快。在加快推動煤炭産業走“減”“優”“綠”路子的同時,橫下一條心發展新興産業。今年前三季度,非煤工業增長8.9%,煤炭工業下降0.6%,製造業對全省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83%,山西正朝著煤炭和製造業“結構反轉”的方向紮實邁進。

  《光明日報》( 2018年12月27日 10版)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