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從華盛頓到西雅圖——我的“貿易戰之旅”

2018-12-26 09:31: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環球時報赴美國特派記者 邢曉婧】編者按:2018年3月2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總統備忘錄,宣佈對中國價值600億美元的産品加徵關稅。自此,貿易戰不僅成為今年中美關係的頭等大事,而且位居全球輿論舞臺的中心。臨近年末,《環球時報》記者赴美調研,從華盛頓特區到艾奧瓦州首府得梅因再到西雅圖,就中美貿易戰與超過50位採訪對象密集對話。其間,記者經常聽到一種論調:中美之間的疙瘩由來已久,美國各界都已出現要對華採取行動的聲音,在此背景下,即使是希拉裏當總統也難逃一“戰”。那麼,暫時“休戰”的中美經貿摩擦會迎來怎樣的結局?記者突然想起一名艾奧瓦州農民的話:“艾奧瓦州和中國友誼的故事廣為流傳。我們不願看到幾十年的努力付諸東流。”

  談貿易戰,華盛頓智庫學者小心謹慎,但他不同:

  “美中迎來完美結局至少要到2021年”

  從北京出發,《環球時報》記者抵達華盛頓羅納德裏根國家機場時已近深夜。汽車沿波托馬克河往北開,路過大名鼎鼎的五角大樓、安葬美國前總統肯尼迪的阿靈頓國家公墓,緩緩駛入市區。透過夜色望去,坐落在賓夕法尼亞大道上的白宮和國會大廈無比威嚴。

  華盛頓,美國的心臟。匯聚於此的聯邦政府機關、各國駐美大使館等職能部門塑造了濃厚的政治氛圍,而約400家智庫則構成了“最強大腦”。要想了解華盛頓精英如何看待中美經貿摩擦,各大智庫無疑是最佳突破口。

  美國商會亞洲事務資深副總裁查爾斯弗裏曼曾任對華貿易談判代表,是有名的“中國通”。談起貿易戰,他對《環球時報》記者直言不諱地説:“普通老百姓受到的影響比華爾街大得多,這就是政治現實。”他認為,“特朗普政府對中國的診斷是對的,但是處方是錯的”。

  “如果有機會坐上談判桌,我可能會從單個問題著手,聯合其他國家與中國共同協商解決,”弗裏曼告訴記者,“畢竟,大刀闊斧地改變美中貿易關係難度太大。” 

  在中國記者面前談貿易戰,華盛頓智庫學者基本上都持小心謹慎的態度。偏自由派智庫亞洲協會副總裁溫迪卡特勒原本答應接受採訪,卻在最後一刻變卦。美國企業研究院中國問題專家史劍道卻十分與眾不同。他在採訪開始前就託人告訴記者,“不要提官方那套”,否則他有可能當場走人。

  “所謂‘貿易戰’只是一種被誇大的説法,並未真正發生。”史劍道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目前美國經濟堅挺,美國國內對中國産品的需求量大,中國出口至美國的商品銷售情況很好。現階段只能説存在引發‘貿易戰’的風險。”史劍道認為,一旦美國經濟衰退,美中貿易摩擦就可能迎來最糟糕的局面。他對記者預測道,如果美中沒有解決好貿易問題,那麼這糟糕的一天恐怕出現在2022年。

  特朗普想要一筆什麼樣的交易?面對《環球時報》記者的提問,史劍道回答説,美國想要的妥協其實挑戰了中國的底線。如果要讓美國完全滿意,中國就不是現在的中國了。“可以説,美中之間迎來完美結局,至少在2021年前都不太可能實現。”

  “美國糧倉”35年前就與中國省份結成友好關係

  “我們不願看到幾十年的努力付諸東流”

  在中美貿易戰中,受衝擊最大的要數美國農業。《環球時報》記者來到“農業重鎮”艾奧瓦州時,眼前是與華盛頓截然不同的田園風光。艾奧瓦州位於美國中西部地區,以農業經濟為主,玉米、雞蛋和豬肉的産量全美第一,大豆産量僅次於伊利諾伊州位列第二,素有“美國糧倉”之稱。 

  艾奧瓦州與中國頗有淵源。現任美國駐華大使特裏布蘭斯塔德曾在該州擔任州長長達8169天,創下美國任期最長的州長紀錄。在其任內,艾奧瓦州1983年與河北省建立友好省州關係,得梅因和石家莊在1985年結為友好城市。

  基於深厚的友誼基礎,艾奧瓦州和中國的貿易往來頻繁。艾奧瓦州大豆協會數據顯示,美國大豆總産量的約33%份額出口至中國,佔中國大豆進口總量近40%。《得梅因紀事報》農業記者唐奈爾艾勒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該州種植的大豆每三列就有一列銷往中國。

  艾勒從小在農場長大,她的丈夫同樣是農民。“由於州裏的大豆産量過剩,農民的收入在過去四五年裏持續下降,”艾勒對記者説,“美中貿易戰無疑讓情況雪上加霜,當地農民都如坐針氈。”談起自家農場情況,艾勒無奈地表示,情況“不容樂觀”,“玉米和大豆價格雙雙下跌,播種時又趕上冰雹、多雨……這真是艱難的一年,農民肯定是貿易戰的輸家”。

  與《得梅因紀事報》的同行交流期間,記者去了一趟開在該媒體辦公大樓裏的室內農貿市場,當地農民在這裡出售蔬菜、水果、蜂蜜、果醬等産品。一名賣明信片的小夥引起了記者的注意。他將得梅因的景點、艾奧瓦州的地形製成明信片,每張賣2美元。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今年種的大豆要麼賣不出去,囤在糧倉裏讓人發愁,要麼就賣不出好價錢,還不如賣明信片賺取的利潤高。記者一口氣買了6張,他一點兒優惠不肯給,因為“今年收入已經夠慘了”。 

  從得梅因市區出發向北行駛大約一小時,大片的農田和巨大的穀倉映入眼簾。《環球時報》記者來到布洛克漢森的農場。這天氣溫只有零下5攝氏度,然而記者到的時候,漢森不在家,等了20分鐘才姍姍來遲。原來,漢森前一天忙活到淩晨1時,清晨6時又帶著妻子和孩子下地幹活。

  38歲的漢森是德國移民後代。作為家族第五代農民,他和72歲的父親經營4000英畝(約等於16平方千米)的土地,主要種植大豆和玉米。漢森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往年這個時候,50%的大豆都賣出去了,今年只賣了30%。我們的家庭收入也因此下降了。”

  美國總統特朗普7月宣佈提供120億美元農業補貼,美國農民認為這是“安撫奶嘴”,部分農民拒絕申領。漢森至今也尚未申領這筆錢。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有人拒領是出於農民的尊嚴,有人是因為對這項政策不滿,而他則是因為支援特朗普政府。“農業經濟走下坡路有多個原因,不能全怪特朗普。雖然我不是百分之百認同總統的所作所為,但我相信,至少在貿易方面,他比我懂得多。”

  漢森受過良好教育,擁有農業機械學和科學兩個學位。除了種地,漢森夫妻名下還經營運輸公司、烘焙麵包坊等生意。在記者眼中,漢森更像一名商人,但他堅持認為自己是個普通農民。

  中國市場在美國農産品出口中扮演重要角色,對於艾奧瓦州的農民來説更是如此。這不僅關乎貿易,還關乎友誼。“艾奧瓦州和中國友誼的故事廣為流傳,我們不願看到幾十年的努力出於某些原因付諸東流,”漢森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説,“我堅信,走過至暗時刻,必會迎來黎明之光。”

  “塔吊之城”對中國記者的熱情出人意料

  “與中企加深往來百利而無一害”

  聽完華盛頓精英學者的分析、艾奧瓦州農民的肺腑之言,《環球時報》記者繼續西行。機場大廳懸挂波音飛機模型,電視裏滾動播出亞馬遜公司宣佈兩個新總部選址的消息,甫一落地西雅圖,一股生機勃勃的商業氣息撲面而來。

  西雅圖位於美國西北部華盛頓州,此前滿載美國大豆、與關稅賽跑的“飛馬峰”號貨船就是從這裡出發前往大連的。作為美國最繁忙的港口之一,西雅圖一度被認為是中美貿易戰的最前線。然而出人意料的是,《環球時報》記者在這裡沒有感受到“硝煙四起”的緊張氛圍,只有讓人猝不及防的熱情接待。西雅圖各界人士對中國媒體表現出極大興趣,記者的行程被安排得滿滿噹噹。

  僅以其中一天為例。《環球時報》記者一早抵達華盛頓州中國理事會採訪,該理事會成立於1979年,是美國歷史悠久的民間對華交流機構,其會員不乏微軟、波音等世界頂級公司。沒有想到,原計劃1小時45分鐘的採訪活動,理事會熱情地安排了5家會員代表出席,包括從周邊地區特意趕來的斯諾霍米什縣經濟聯盟和斯卡吉特縣經濟發展聯盟。

  每人平均20分鐘的展示時間緊緊巴巴,每家會員代表發言時先介紹工作內容,然後大談特談本領域的投資優勢和特點,最後重點表達對中國資本的熱烈歡迎,全程沒有一句廢話。值得一提的是,他們給《環球時報》記者準備的是中文版參考資料,斯諾霍米什縣經濟聯盟乾脆連演示文稿也翻譯成中文。

  採訪結束,《環球時報》記者一路飛奔到溫德米爾房地産公司。首席運營官布魯克斯伯頓為記者提供了一份三明治、一杯紅茶,於是午餐時間也變成見縫插針的大型“招商引資”現場。基德馬修公司高級副總裁楊曉紅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為方便中國客戶投資,他們專門成立對華服務組,有針對性地提供高品質服務。

  中國客戶是西雅圖房地産市場中的重要玩家。《環球時報》記者此前一天在西雅圖市郊參觀了一對華人夫婦購置的房産,400平方米的三層獨棟別墅售價150萬美元,在當地屬於中高端住宅。據記者了解,那一帶居民以中國人和印度人為主,鮮有白人身影,難怪當地地産商與經紀公司如此積極地吸引中國投資。

  在西雅圖,巨型吊臂出場頻率極高,轟隆隆的施工現場隨處可見。這種場景在洛杉磯、芝加哥等美國其他大城市並不常見。《西雅圖時報》商業記者麥克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全市大概有65台塔吊,隨著越來越多外國公司涌入,近年來該市基礎設施建設呈現爆炸式增長。據了解,目前騰訊、百度、華為、中興等中國公司對西雅圖的投資至少為當地提供了1500個工作崗位。“西雅圖是美國科技前沿,想要保住‘江湖地位’不可能將中國人拒之門外,”麥克説,“加深與中國企業的貿易往來、交流互動對西雅圖百利而無一害”。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