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談美中貿易戰:美對華貿易戰藉口説不通

2018-11-20 08:36: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特朗普總統以美中兩國雙邊貿易的順差或逆差來作為對華發動貿易戰的藉口是説不通的。”著名政治學家、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近日和筆者交流時表達了這樣的觀點。約瑟夫奈還表示,美中解決摩擦的方式就是協商,即使這種協商看上去會非常棘手。

  張梅:您如何看中美貿易摩擦?

  約瑟夫奈:美中貿易摩擦有時也被稱為貿易戰,在我看來,關於美國和中國之間貿易戰的起因,部分可以歸於美國共和黨、民主黨兩黨對中國貿易行為的共同擔憂,對此我們應該通過協商找出解決辦法。但另一部分原因是由特朗普總統的特殊做法引起的。他認為雙邊貿易逆差是一個國家做錯事的信號,所以調查中國賣給美國的商品比美國賣給中國的商品多的問題。他還宣稱找到中國做錯事情的證據(笑)。

  大多數(美國)經濟學家都認為,這不是思考美中貿易逆差的正確方式。所以,特朗普以雙邊貿易的順差或逆差來作為對華發動貿易戰的藉口是説不通的。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美中(有些人)認為可以相當容易地解決這個問題。如有人説,“中國將從美國購買更多大豆和天然氣,這意味著美中之間的貿易順差將改變,這也讓特朗普能宣稱獲得勝利”。其實,在我看來,這不會在多大程度上改變現狀,而只是意味著,如果中國從美國購買更多的大豆,那麼從越南就會買更少的大豆。事實上,這不是一個真正解決問題的方法,而是一個停留在問題表面的解決辦法,只是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的一部分。

  張梅:那麼,對於當前的中美貿易摩擦,您能否給出一些解決方案?

  約瑟夫奈:我覺得(要引起中國重視的)是那些讓美國國會感到困擾的潛在議題。這些議題關於中國處理國際貿易的方式是否公正。此外,嚴肅的人,不包括特朗普總統在內,都普遍感覺到中國佔了目前體系的便宜。如中國國有企業和美國公司展開競爭,但前者可以從國有銀行那裏拿到低利率的貸款,因此,他們就認為中國公司暗中得到這些補貼,這就不公平了。再舉一個例子,有人認為,如果中國公司想在美國進行投資,不需要交出它們的智慧財産權。而如果美國公司想要在中國進行投資,一定要選一個中國夥伴,同時必須開放智慧財産權給那個中國公司。有的美國公司和美國議員就會説:“這是脅迫,是(中國)硬實力,這是偷取我們的智慧財産權。”(對美國政府指責“中國智慧財産權保護不力”“中國政府強制技術轉讓”的言論,中方多次反駁,並強調以此發起貿易戰,“這個藉口找錯了”——編者注)

  美中在很多這類議題上産生摩擦。在開始階段,當美國人支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美國民眾認為中國一定會更加開放,變得市場化,並且樂於加入體系。現在有一些美國人則擔心,中國沒有公平地競爭,會向中國公司傾斜。這就産生了現在國會普遍關注的那些議題,這些議題和雙邊貿易本身無關——而且,在我看來是可以協商的。我懷疑,由於特朗普總統保護主義和重商主義的態度,將使協商非常棘手,且需要延長協商所需的時間。但從原則上來看,這些議題都是可以協商的。(作者為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僑務幹校副教授,美國哈佛大學訪問學者 張梅)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