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狂風依舊,“背石頭上學”的牧民子女住校了

2018-12-20 14:10: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烏魯木齊12月20日電 題:狂風依舊,“背石頭上學”的牧民子女住校了

  新華社記者關俏俏、丁磊

  深冬的新疆托裏縣多拉特鄉,氣溫降到零下20攝氏度以下,而牧業定居學校的教室裏,每片暖氣都熱得燙手。

  地處我國西北邊境的托裏縣冬季漫長寒冷,時常風雪瀰漫。作為多拉特鄉牧業定居學校的第一任校長,在葉爾蘭加列力的印象中,騎馬上學的孩子,到了教室也暖和不起來,煤火爐擋不住見縫就鑽的寒氣。

  “哪像現在這麼暖和!”近20年過去了,他還忘不了學校初建的樣子,“那時學校沒圍墻,道路沒硬化,夏天一地土,春天滿腳泥。”

  即使在新中國建立很長一段時間裏,新疆哈薩克族、蒙古族牧民還過著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隨著政府推行牧民定居等一系列政策,偏遠牧區的牧民逐漸定居。

  葉爾蘭加列力告訴記者,1998年,學校是用村委會的幾間辦公室辦的教學點,4個年級的36名學生每天扛小板凳來上課。

  “定居的牧民越來越多,學生也多起來。”葉爾蘭加列力説,1999年建校後,條件十分簡陋,沒有一套完整的課桌椅,沒有像樣的宿舍,牧民每天騎馬接送孩子,遇到惡劣天氣,很容易出現危險。

  位於塔城地區的“老風口”是世界著名的風雪災害區之一,年均大於8級大風天氣超過半年。“這裡距‘老風口’只有4公里,常年刮著七八級大風。過去學生上學甚至要背著石頭以免被風吹走。”學校現任校長塞力克胡爾班説。

  為了讓牧民子弟得到良好教育,新疆開始在偏遠牧區建設和改善寄宿制學校。多拉特鄉牧業定居學校5年間從建教室、實驗室到建宿舍、食堂,條件越來越好,如今住校生超過170人,成為全縣人數最多的一所寄宿制學校。

  有了宿舍,很多孩子不用再走遠路,天氣惡劣時,學校還會組織教師和村幹部接送學生。塞力克胡爾班説:“適齡學生也實現了應入盡入,學生數量增加到553名。”

  不過,師資不足仍舊是困擾學校的難題之一。好在今年8月遼寧科技學院與托裏縣簽訂協議,每學期選派大學畢業生前來支教,首批29名大學生已遠道而來。

  “直到20世紀90年代,牧民還不太重視教育。”塞力克胡爾班説,學校正在通過孩子們改變家長,“不但要上學,而且要上好學。”

  12月上旬,一場暴風雪席捲而至,“老風口”經行車輛和旅客被困,暫停通行,而多拉特鄉牧業定居學校並未停課。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