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德計劃對外商收購德企加強審查 以安全為由限制中企?

2018-12-18 09:51: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環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青木環球時報特約記者陳欣】據德國媒體16日報道,經過數月討論,德國內閣會議決定於19日通過《對外貿易條例》修正草案並提交議會。根據該修正草案,德國政府將更容易地審查並在必要時叫停外國公司針對德企的收購案。有分析認為,此舉背景是限制不斷進入德國的中國投資商,目的是保護德國的安全利益不受威脅。就在德國對外商投資加強審查的同時,有媒體指出,該國企業正在越發看好中國市場,進入中國發展投資的意願增強。

  據德國《商報》報道,修正草案規定,歐盟以外的投資者並購德國企業的審查門檻將從目前的25%股權比例下調至10%。這意味著,當外國公司收購的股份比例超過10%的門檻時,德國聯邦政府就可對並購案進行審查,並在必要時禁止並購。德國電視一台17日指出,這份草案規定的審查門檻,比之前德國經濟部長阿特邁爾的主張更為嚴格。阿特邁爾曾建議,將外資並購德企的審查門檻,從收購25%的股權下調至15%的股權。報道稱,法規涵蓋的範圍包括國防和所謂的關鍵基礎設施領域,如能源供應、鐵路、公路或數據網路等。甚至超過一定規模的食品生産商被並購時,政府也要審查。此外,媒體行業也可能納入審查範疇。

  “德國之聲”指出,修正草案的背景涉及中國投資商。目前,德國政府叫停中資並購德企時難度極高,因此計劃出臺更嚴格的法規,以限制敏感企業被收購。報道稱,此舉目的是讓政府及時擁有話語權,參與決定德國的安全利益是否受到威脅。《商報》還指出,過去幾年中國企業對德國的投資,主要面向重要戰略産業公司,並借此直接取得高價值的德國技術和知識。

  對於這份修正草案,德國綠黨政治家安德萊亞和德羅格表示歡迎,並稱這不是要嚇退外國投資者。二人指出,這涉及工業行業的健康發展以及關鍵企業的保護。在這方面,德國需要一個透明、可靠的框架。德國自民黨專家托雷爾則認為,政府加強監管會引發反作用,因此投資控制必須嚴格限于與安全相關的領域。

  就在德國為外商投資設置更嚴格門檻的同時,該國企業卻對中國市場持積極態度。香港《南華早報》17日指出,中美貿易戰推動了中國深化與歐洲的關係,中國對外商進入中國市場採取了更接受的態度,德企期望借此增加在華投資。該報援引德意志銀行亞太地區首席執行官司馬維的話説,“貿易戰可能鼓勵歐盟和中國更密切地合作,德國是歐盟的關鍵國家”。他表示,德意志銀行已做好準備,幫助德國公司實現中國抱負。該行已加強對其技術平臺的投入,並正在中國雇用新職員,期待拓展業務。

  《南華早報》稱,中國德國商會上月底發佈的調查顯示,中國對大多數德企來説仍然是充滿商機的重要市場,中國依舊是大部分德國企業首選的三大市場之一。未來兩年,超過2/3的德企會繼續在華投資。《南華早報》報道説,德國化工巨頭巴斯夫公司今年8月宣佈,他們計劃在廣東建立新型一體化基地。該交易在中國的能源和化工業領域十分罕見。

  安永會計師事務所今年8月的報告稱,由於德國等歐洲國家限制收購,今年上半年,中國投資者在歐洲的收購或參股數量比去年同期減少12%,即從126起減少到111起。投資總額則從316億美元降至149億美元。中國投資商在德國的收購案為22起,比去年同期減少4起。個別收購案因德國政府的“介入”宣告失敗。德國柏林的中國問題學者夫羅裏揚盧佩17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説,中國投資者大多接手陷入困境的德國企業。借助中國投資,這些企業不僅得到資金,而且打開了中國市場。他認為,德國限制中國等外資收購,對德國經濟發展沒有好處。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