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殯儀戰線的“天堂使者”——記“最美退役軍人”、湖北省黃岡市麻城市殯儀館火化工徐申權

2018-12-06 09:50: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退役軍人風采錄】

  殯儀戰線的“天堂使者”

  ——記“最美退役軍人”、湖北省黃岡市麻城市殯儀館火化工徐申權

  光明日報記者 劉小兵

  他是一名普通的火化工人,十幾年如一日,送走無數人間過客,撫慰了千千萬萬傷心家屬,被人們譽為殯儀戰線的“天堂使者”。他就是“最美退役軍人”、湖北省黃岡市麻城市殯儀館火化工徐申權。

  2003年9月,在部隊服役13年、榮立3次三等功的徐申權轉業了。“沒想到竟然被安排到了麻城市殯儀館。”回憶起接到組織通知的那一天,徐申權清楚地記得自己很失落。作為部隊裏為數不多的光學技師,徐申權曾多次立功受獎。當時,父母、妻子都堅決反對。一些戰友聽説他被分配到殯儀館,也紛紛勸他辭職,一起經商。

  是辭職,還是接受挑戰?“接受部隊和黨多年的教育,怎麼能對組織分工挑三揀四呢?現在殯儀服務工作需要我,我能當逃兵嗎?”經過一天一夜激烈的思想鬥爭,徐申權毅然決定去殯儀館上班。第一次火化的是一名慈祥的老人,在師傅的帶領下,徐申權艱難地完成了任務,可是晚上他連飯都吃不下。

  “幹一行,就要專一行。”這是徐申權當兵多年的座右銘。在同事們的幫助下,他只用了短短兩個月時間,就熟練掌握了火化操作的全部技術,迅速成長為麻城市殯儀館的一名業務骨幹。

  對於逝者來説,殯儀館是人生的最後一站。火化逝者屍體看起來是一個簡單的過程,事實上卻需要火化工付出艱辛的勞動和汗水,並不容易。“我們的工作就是對逝者親人的慰藉,也是對逝者本人生命尊嚴的最後一次呵護,工作中容不得出現任何差錯。”徐申權説,為了讓逝者走得更安然、更體面,火化工作必須做得更細、更好、更人性化。他在火化操作時,都要將每具屍體的壽衣弄整齊,枕頭放穩,墊腳放好,鋪單擺平,進入火化爐堂後還要適時調整位置。遇到腐爛變味的屍體,徐申權從不回避。

  徐申權很少休節假日,遇到同事請假,他總是主動代班頂崗,即便自己患病也咬牙堅持。殯儀館實行的是24小時工作制,作為一名火化工,無論是嚴寒酷暑,還是白天黑夜,無論是日常上班時間,還是重大節假日,徐申權始終以一名軍人特有的責任感,堅守每一天,做好每件事。10多年來,從一名火化工到車間副主任、主任,他始終沒有離開過車間一線。

  2015年9月,徐申權加入麻城市義工聯,足跡遍佈麻城的各個鄉鎮、福利院、特教學校等,多次獲得“優秀義工稱號”。2016年7月,麻城遇到百年一遇的洪水,他與其他義工一起及時給受災地區送去礦泉水、大米、棉被等。每逢端午、重陽節,他還到福利院陪老人過節。

  徐申權多次被麻城市民政局評為先進工作者,被黃岡市評為民政系統先進個人、道德模範,2015年被湖北省政府表彰為“先進工作者”。面對這些榮譽,徐申權説:“人生因為奉獻才有價值,從事殯儀事業,我無怨無悔。”

  《光明日報》( 2018年12月06日 04版)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