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壯鄉向世界發出邀約:冬季到南寧看園博

2018-12-05 14:33:00
來源:廣西日報
字號

  12月6日,備受矚目的第十二屆中國(南寧)國際園林博覽會(簡稱“園博會”)將在南寧市盛大開幕,國內44個城市、東盟國家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19個城市參展。展會將從2018年12月持續至2019年5月。

  中國國際園林博覽會是國務院批准的全國性、綜合性展示園林綠化建設成果的盛會。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和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南寧市人民政府、廣西壯族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承辦,是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和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週年的重大公益性項目。

  本屆園博會以“生態宜居 園林圓夢”為主題,創下“六個第一”:第一次在少數民族首府城市舉辦,第一次在國家生態園林城市舉辦,第一次在園博會設城市建設發展主題展,第一次面向東盟國家舉辦,第一次在冬季建成開放,第一次與少數民族自治區成立大慶同期舉辦。

  生態的園博

  南寧園博園位於南寧市中心東南方向約12公里的頂螄山區域,薈萃國內外園林精華,兼具壯鄉特色,旨在讓遊客“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本著“不推山,不填湖,不砍樹”的建設理念,南寧園博園保持原有自然山水風貌達43.2%以上。改造利用山中廢棄採石礦坑,融入海綿城市建設理念,打造成海綿城市建設成果的展示基地,展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理念。

  結合自然山水格局,園博園規劃“三湖六橋十八嶺”。“三湖”包括北部梳理那罇河及養殖坑塘形成的玲瓏湖、中部借助清泉水廠周邊低窪地勢形成的清泉湖、南部結合礦坑治理打造的七彩湖。“六橋”即朱槿橋、金花橋、疊翠橋、知竹橋、鼓樂橋、錦繡橋。“十八嶺”是在保留現有十八座山體的基礎上,通過生態修復和景觀手法,形成“邕、龍、翠”三大山嶺景觀脈係。

  主體建築“一閣四館兩中心”,即:清泉閣、宜居城市館、中國-東盟友誼館、童趣體驗館、頂螄山貝丘遺址博物館,以及遊客服務中心、演藝中心(賽歌臺)。中華城市展園、東盟園、絲路園、廣西園、設計師園和企業園六大主題展園雲集80個中外城市精品展園,其中:中華城市展園44個,東盟園10個,絲路園9個,廣西園1個,設計師園5個,企業園11個。展園展館之外,公共園區形成蘆草疊塘、玲瓏攬翠、松鼓迎賓、花閣映日、清泉明月、潭池寄情、礦坑七彩、貝丘遺風八大景觀。

  共用的園博

  第十二屆園博會充分發揮中國面向東盟的“南寧渠道”作用,特別規劃了東盟園和絲路園。由東盟10國城市和9個“一帶一路”節點城市及園林知名城市本土設計師團隊設計,以國際化的視角詮釋“生態宜居 園林圓夢”的辦會主題,體現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相互合作、共同發展的深厚友誼。

  其中,中國-東盟友誼館以廣西的風雨橋為原型,弧形向內同心疊合,寓意“手拉手,心連心”,表達睦鄰友好、合作共贏之意。橋上10國展館內展陳設計以“花之綻放”為主題,喻意為“綻放中國-東盟的友誼之花”,絲路園以伊朗園為起點,俄羅斯大諾夫哥羅德市園、阿聯酋迪拜市園、義大利克雷馬市園、日本長野縣園、法國馬恩河谷省園、西班牙穆爾西亞市園、希臘園、英國園等9個展園錯落有致,串聯起一條聯動世界的綠色絲帶。

  園博會結束後,園博園將作為城市公園永久保留,成為廣大人民群眾共用的公共文化設施。

  文化的園博

  作為多民族聚集的壯鄉首府,南寧市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資源,把第十二屆園博會打造成一場文化的盛宴。壯族的歌、瑤族的舞、苗族的節、侗族的樓等少數民族文化元素巧妙納入設計體系。

  在南寧園博園田園風光區、遺址區、展園區,處處閃現“那文化”的精華:田園風光區,現狀自然的稻田肌理得以保留;在遺址區,頂螄山貝丘遺址公園溯源稻作文化;在展園區,那文化符號、圖形融入展園區建築和景觀中,廣西園塑造的“八桂天境”集中展示壯鄉民族文化的精神內涵。

  此外,中華展園少數民族城市組團匠心獨運,東盟園、絲路園洋溢異域風情,多元文化在第十二屆園博會上碰撞交融,傳承創新。

  值此改革開放40週年和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週年之際,壯鄉首府將向世界呈現一屆“引領城市綠色發展、展示城市建設成果、促進多元文化交融、服務百姓生活”的國際園林博覽盛會。

  請收下這封邀請函——冬季到南寧看園博。

  (圖片由第十二屆園博會籌辦工作指揮部提供 原文編輯:潘玉梅 李晨光)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