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心相連 奔小康(輝煌60年壯美新廣西)

2018-12-02 08:39: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廣西桂林市龍勝各族自治縣約有18萬人,苗、瑤、侗、壯等少數民族人口占大多數。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週年前夕,記者走訪了龍勝縣,感受各民族手相牽、心相連,團結奮進的生動實踐。

  走進泗水鄉龍甸村黨支部書記侯光祖家的3層小樓,客廳正中“一匾一像”分外醒目:書有“十大幸福家庭”的金色橫匾,是桂林市2016年頒發的;一張“全家福”,記錄的是這個已有壯、苗、侗、瑤4個少數民族的家庭“再添一族”的難忘時刻——2010年1月,侯光祖的弟弟侯光源迎娶了湖南邵東的漢族姑娘黃世紅。

  “壯不離湯,侗不離酸,苗不離茶,你們家又添了個愛吃辣的湘妹子,會不會眾口難調?”記者問。

  “我爸就是侗族到府女婿,以前也不怎麼喝油茶,現在吃飯都用油茶來泡!”侯光祖説,全家11口人,各民族的生活習慣彼此照顧,“我是侗族,愛人是瑤族,每年農曆六月初六,我都隨她回娘家黃洛瑤寨過‘曬衣節’。現在大家也隨弟媳婦一塊吃起了辣椒,菜裏沒點辣味反而不習慣。”

  站在小樓上眺望,漫山遍野儘是枇杷樹。泗水鄉黨委書記謝本瑋介紹,2012年以來,侯光祖帶領龍甸村鄉親因地制宜種果樹、養鳳雞,全村146戶貧困戶已有120戶脫了貧。

  住在縣城的劉培政一家有19口人,同樣是多民族家庭。漢族戶主劉培政今年80歲,上世紀60年代從縣裏調到芙蓉村工作,娶了當地苗族姑娘陳利姬為妻,退休後還曾擔任社區支書。在他的影響下,16個兒孫有8人是黨員,且在職的全都參加了扶貧工作。

  記者到訪時,在國企工作的大兒子劉仁武剛剛從40公里外的芙蓉村趕回來,興奮地對記者説:“我在父母親當年生活過的芙蓉村擔任駐村工作隊員已經快半年了,我們村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方式,全力發展富硒水果、蔬菜、優質稻、茶葉産業,沒脫貧的只剩下12戶。”

  在龍甸村附近的“紅軍岩”上,還鐫刻著1934年12月紅軍提出的“紅軍絕對保護傜民(即瑤民)”“繼續鬥爭 再尋光明”等標語。“這兩條標語不僅刻在了石頭上,更刻在了龍勝各族幹部群眾的心裏,一代代傳承了下來。”龍勝縣委書記周卉説。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