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輝煌60年壯美新廣西】“紅土地”再譜新篇章——廣西革命老區發展紀實

2018-11-29 10:15: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南寧11月28日電題:“紅土地”再譜新篇章——廣西革命老區發展紀實

  新華社記者向志強

  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週年之際,河池至百色高速公路28日正式建成通車,革命老區東蘭、巴馬、鳳山3縣實現通高速目標,交通條件進一步改善。

  産業轉型升級推動老區巨變

  河池市巴馬瑤族自治縣此前曾因發展礦産冶煉業而造成環境污染。黨的十八大以來,當地堅決關停“三高”企業,立足獨特資源優勢重點發展“長壽養生經濟”。目前,巴馬“世界長壽之鄉”的名聲越來越響亮,接待遊客數量從10多年前不足1萬人次增到如今520多萬人次,超過10萬“候鳥人”留居於此。

  良好的生態環境為巴馬帶來了生態經濟“多點開花”格局。當地的藕粉、野生菌、山茶油、火麻油等被視為“長壽食品”熱銷全國各地。全縣19家飲用水企業中有4家年産值超億元,飲用水行業有5個廣西著名商標。“原因是什麼?水好;水為什麼好?因為生態好。”巴馬縣工信局局長李春龍説。

  自治區成立初期,河池經濟結構中農業佔比60%以上。改革開放以來,河池市形成了有色金屬、食品加工、電力、繭絲綢、建材等支柱産業。到2017年,全市三次産業結構為21.6:31.5:46.9,第三産業佔GDP比重提高了30.6個百分點。

  20世紀70年代,百色發現大型鋁土礦。1991年5月,總投資40多億元的平果鋁一期工程動工。這個當時我國投資最大、技術水準最高的有色金屬項目成為帶動老區經濟發展的龍頭。

  經過初期快速發展之後,百色鋁産業“中部塌陷”、産業鏈不完善等問題逐步凸顯。百色市副市長石國懷介紹,近年來,百色利用優勢資源和國家政策支援,積極推進煤電鋁一體化,通過“二次創業”,鋁産業迎來了新一輪快速發展。去年百色市鋁及配套産業産值首次突破千億元,並形成了一體化發展的全産業鏈體系。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