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跨越發展 挺起骨架(改革開放40年40個“第一”)

2018-11-27 15:31: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上世紀80年代,在公路交通圖上,高速公路仍是空白,汽車平均時速只有30公里左右。“讓中國的汽車快起來!”“趕快修建高速公路!”不少國人發出呼籲。

  1984年12月21日,第一條按標準設計、施工的高速公路——由上海市區通往嘉定、長約20.5公里的滬嘉高速破土動工。1988年10月31日,這條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將原本2小時車程縮短至半小時。高速公路實現了零的突破。

  交通條件的改善使嘉定很快受到了投資者的青睞,一家日本化工企業立即到嘉定合資建了工廠。滬嘉高速通車後5年內,高速沿線兩側地區年均經濟增長率高達24.8%,明顯高於嘉定平均水準。

  滬嘉高速之後,我國開始大規模建設高速公路。1990年9月1日,全長375公里的沈大高速全線通車,成為當時通車里程最長的高速公路,且全部由我國自行設計施工。過去瀋陽到大連375公里的路程,開車需11個小時,高速通車後只需4個小時。

  進入上世紀90年代後,京津塘、廣深、濟青、成渝等一批高速公路項目相繼完工,如同條條巨龍盤旋在神州大地上。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又相繼迎來滬蓉、京新等高速公路的全線通車,交通基礎設施的完善為經濟社會發展挺起了骨架!

  縱觀,高速公路經歷了從無到有、再到覆蓋成網的跨越式發展。到2017年末,全國高速公路總里程已達13.64萬公里,遠高於1988年的147公里,年均增長26.6%,總里程居世界第一位,覆蓋了97%的20萬以上人口城市及地級行政中心。目前我國7條首都放射線、9條南北縱線和18條東西橫線的國家高速公路網已基本建成,國、省幹線公路技術等級也正逐步提升。預計到“十三五”末,國家高速公路主線將基本貫通。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