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自貿區為改革開放配置“高功引擎”

2018-11-26 10:53:00
來源:荔枝網
字號

  2013年9月,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掛牌。2018年10月,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批准設立。5年來,從1個到12個,從沿海到內陸,從28.78平方公里到120平方公里再到海南全島,自貿試驗區的擴圍升級跑出加速度,也跑出廣度和深度。(11月25日 新華社)

  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是黨中央在新時代推進改革開放的一項戰略舉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把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成為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新高地。”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自貿試驗區建設從上海起步,不斷發展,目前全國已有12個。5年來,自貿區在解放思想、積極探索中不斷大膽試,大膽闖,通過簡政放權和體制機制創新,使一大批制度創新成果推廣至全國,為推動改革向縱深方向發展提供了“自貿方案”,以“高功引擎”助推自貿區從量到質的“蛻變”。

  以制度創新匹配“高速引擎”。“變革創新是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根本動力。”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數次強調“創新”對中國全面深化改革和發展的重要作用。國家為自貿區加上“試驗”二字,便是在引領自貿區解放思想,強調自貿區的“首創性”探索。5年來,自貿區不做地方自留地,爭做國家試驗田;不做政策優惠洼地,爭做制度創新高地,靠“創新真實力”,打破以往單純靠政策、靠優惠吸引貿易的辦法,開闢出制度創新“苗圃地”,提升了我國貿易水準。“先入區、後報關”模式、“網際網路+易通關”改革大幅縮減入區時間;外商投資負面清單簡化審批程式,釋放市場活力;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與國際接軌……5年來,自貿區的153項成功改革試點經驗在全國複製推廣,這些都在不斷帶動創新向經濟成果的轉化,以“馬力全開”的創新“引擎”帶動自貿區高速發展。

  以服務完善打造“高效引擎”。“營商環境就是生産力。”當前國際競爭日益激烈,單純的稅收優惠已經不足以吸引世界資源,良好的營商環境、友好的服務體系已經成為國際貿易新的“引力場”。紮實推進“放管服”改革,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不僅是自貿區加強競爭力的要求,更是國內企業的共同呼聲。自貿區作為深化改革的“試驗田”,肩負著為貿易提供“優化服務方案”的使命。5年來,自貿區以政府職能轉變為核心,以“放管服”改革為抓手,因地制宜,初步建立現代化政府治理體系,其中上海自貿區推進商事登記、證照分離和自由貿易賬戶相關金融服務;湖北自貿區武漢片區開展“馬上辦、網上辦、一次辦”政務改革;天津自貿區推出“一個部門、一顆印章”審批,服務配套不僅為自貿區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提高市場效率,更展現出我國堅定不移推進對外開放的決心。

  以合作理念發動“高産引擎”。“相通則共進,相閉則各退。”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不斷向世界展現對外開的誠意和決心,從履行世貿組織降低關稅承諾到中國服務貿易開放承諾清單超額履行;從舉辦“進博會”到“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我國真心誠意地推動貿易合作、始終不渝地履行開放承諾。在自貿區層面,我國自貿區正借擴大開放東風,搭吸引外資、擴大合作的更加寬闊的舞臺,如先後12個自貿區、將外商投資負面清單長度從190條縮短到如今的45條、提出53項深化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舉措等等。在一系列努力下,我國自貿區已經成為中國經濟新增長極,其中,上海自貿區更是以上海1/50 的面積,創造了全市 1/4 的 GDP 和 2/5 的貿易總額,為經濟發動起合作共贏的“高産引擎”。

  如今,我國 1+3+7+1 的自貿新格局,正以春筍之勢,不斷釋放貿易誠意,打造“並聯引擎”。未來,我國將賦予自貿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以自貿區引領釋放出的改革創新、大膽探索的“自貿精神”與生動實踐,必將使自貿區越來越成為外商投資的“熱土”,為推進我國更高層次改革開放新格局而持續加速。(李柱石)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