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搶位、排隊、擠破頭?“黑五”不血拼,華人這樣過

2018-11-23 10:41: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11月23日電(何路曼)“23%OFF”、“購$40可享$10等優惠”……雙11的“戰利品”還在飛奔而來的路上,又一波“剁手”大戰即將襲來——在西方國家中,感恩節(11月第四個星期四)的第二天,是黑色星期五的購物盛會。

  與往年相比,今年的年底購物季再度提前,引燃人們的購物欲。作為國外的雙11,海外華人是如何度過這一天的?對他們來説,“黑五”又有著怎樣的特殊記憶?

  【星期五為什麼是黑色的?】

  這個特殊的星期五,之所以被稱為“黑五”(Black Friday),跟美國人的賬本墨水顏色有關——黑色代表盈餘,紅色則是虧損。

  由於很多商家這一天的銷售非常好,可以把賬本上的紅字變成黑字,所以大家喜氣洋洋的把感恩節之後的星期五叫做“黑色星期五”。更加直白的翻譯應該是:扭虧為盈星期五。

  與往年相比,今年的年底購物季又再度提前,包括亞馬遜(Amazon)、百思買(Best Buy)、好市多(Costco)、梅西百貨(Macy's)、標的百貨(Target)和沃爾瑪(Walmart)的促銷巨頭商家都公佈了黑色星期五的最優惠商品名單,其中不少商家更是在周初就開始對店內部分商品進行大促銷打折活動,提前引燃人們的購物欲。

  【“黑五”印象】

  目前在賓州讀博士的周楠已經到美國有5年的時間了,今年的11月23日,將是她度過的第5個黑五購物季。在到美國之前,“黑五”對她來説只是一個概念,“到美國後才有切身體會,商家們會給你的郵箱裏發很多打折的廣告”。

  對周楠來説,關注“黑五”是因為很多商品會打折。“很多商家會出限定的節日禮盒,還是很吸引人的。對華人來説,會不自覺的和國內比價,而且會趁打折囤一些東西,留著回國的時間送朋友。”

  “黑五感覺更像是過個節日,因為大家都去逛街,感覺比較有氣氛。不過要是去實體店購物,如果不是在大城市,基本就是重在參與,沒什麼特別多打折的。”曾在美國密蘇裏州讀研究生,並於今年回國的思思説。

  在加拿大生活6年的華人小舟,已經經歷過5次“黑五”了。她是在到加拿大的第一年知道“黑五”的。“聽説黑五會有很多東西在打折,比平時折扣力度大很多,作為留學生既希望可以省錢,又想過相對高品質的生活,所以會選擇在黑五購物”。

  【女生最愛化粧品 不打無準備之仗】

  對於今年的“黑五”,在佛羅裏達州讀研究生的刁刁説,她從大概半個月前開始準備,不過沒有列清單,“就是看見什麼有折扣就買買,或者有正好需要的物品就搜一下是否有折扣”。她主要關注的是護膚品、化粧品、生活用品和電器等。

  周楠也準備在“黑五”的時候關注一下化粧品。她説:“女生最想買的還是化粧品嘛,需要對比誰家打折,誰家送的東西多。家用電器也會關注,比如我今年想買電高壓鍋,空氣炸鍋。如果很便宜我就會買,因為一般家用電器平時很少打折。”她基本上提前半年就開始列清單了。

  “如果有很想買的東西就會很早開始特別留意商場的黑五海報。如果沒有特別需要的東西就是碰到海報的時候才順便看一下。”同樣是在賓州讀博士的Rainnie到美國已經7年了,她獲得了綠卡,但沒入籍。

  思思認為,黑五不用提前準備,因為可以通過各種郵件和APP知道最近什麼打折。她買的比較多的是電子産品,因為這個折扣相對會大一些,給家裏人帶的禮物和紀念品也會在這種時候買。

  在英國謝菲爾德讀研究生的張萍,剛到英國4個月。對於即將度過的第一次“黑五”,她從一週前就開始準備了。“化粧品,女生研究的比較多,比雙十一更便宜”。她還準備趁此機會做做代購。

  【“黑五”囧事】

  “奢侈品黑五不打折”

  回憶起“黑五”印象最深的事,周楠説:“第一年來美國的時候,大家知道黑五打折,都一窩蜂地扎堆去紐約。黑五那天一大早就去了第五大道(奢侈品街),到了LV店裏問人家哪件商品打折,結果被告知,這些奢侈品是不會在黑五打折的。”

  “還有我的一個朋友,在奧萊通宵排隊買UGG,結果我在網上買了一雙一模一樣的,不僅便宜,還不用排隊。所以現在學乖了,基本上不會去商場排隊,一般都在網上買。”

  “找了兩個小時停車位”

  在加拿大度過的第一個“黑五”,小舟在商場的停車場找了兩個小時的停車位。回憶起當年,小舟笑稱,“應該是沒有經驗才會在當天去,還去的那麼晚”。

  “連個籃球都不剩!”

  “印象比較深的就是黑五晚上出去逛街,逛累了在回家的路上順便去超市買吃的,竟然發現貨架上被搶的連個籃球都不剩!我看見有個媽媽一口氣買了五、六個籃球在排隊結賬。”説起對“黑五”的記憶,思思有些哭笑不得。

  “一般美國的奧萊人都不多,而且停車場特別大,但是有一次黑五的時候去奧萊,車完全進不去停車場,就連停車場周邊的草地上、馬路邊停的全是車。一個城市本來也沒多少人,感覺那天全在奧萊了。”

  “寒風裏苦等3小時,什麼也沒買到”

  Rainnie的“黑五”經歷不是太美好,她説:“大概三、四年前,我為了買電視機去百思買(Best Buy,類似蘇寧的電器城)排了3個小時的隊,因為那個折扣非常好。但其實店家海報上的折扣價可能只有幾臺而已,結果我和朋友在寒風裏等了3個小時什麼也沒買到。所以以後我就都只網購,不再去排隊了。”

  【從“黑五”到“網購星期一”】

  的確,從呼嘯的20年代(the roaring 20’s),到上世紀末的“純真早間6點檔”(商店早晨6點開門),再到千禧年的兇猛“開門大搶購”(doorbuster,商家把開店時間提前到早晨5點,甚至4點,大家瘋狂排隊,早晨一開門就蜂擁進門)……商家“虐人”的手段越來越高。

  最近幾年的趨勢是:眾多商家決定在週四晚上6點就開門迎接星期五。還有更多的商店在週四午夜12點開店,黑色星期五已經要變成“黑色星期四”了。而現在又發明瞭“週一網購減價日(Cyber Monday)”,剁手黨在電商時代一路跑步進入線上購物。

  “黑五是去商場、實體店裏買,很多東西雖然是超低價,庫存卻很少。很多商家在黑五前的週四晚上就開始打折了,所以大家都會去商場門口排隊,就是為了搶到打折商品。不過其實黑五過後的週一,電商會有很多折扣。”周楠説:“而且現在大家都樂衷於網上購物,去實體店的反而沒有以前那麼多了。”

  思思也表示:“其實黑五有時候沒有過後的星期一或者耶誕節賣的便宜,所以有時候黑五就在家看看價格,然後想想往年大概什麼價格,再決定買不買。”

  【打折不買就虧?“剁手”也要理智】

  “一般剛來的留學生比較喜歡在黑五買東西,因為還沒摸清楚什麼時候價格會便宜,總覺得黑五錯過了就再難有折扣了。但是時間長了就會理性消費很多,就能知道什麼東西真的在黑五便宜,什麼東西適合在別的時間買。”思思説。

  Rainnie表示,“當然,有需要的話黑五還是一個不錯的機會,畢竟大部分留學生還是能省就省。但是剁手也要理智,不要因為折扣買一些自己不需要的東西。”

  小舟也認為要理性消費:“不管對華人還是本地人來説,黑五都是不錯的購物機會,但是還是要理性消費,不要因為東西便宜就買買買,最後買了很多沒用的,放在家裏也是負擔。”

  對刁刁來説,她在黑五的時候會有“本來沒什麼可買的,但碰見打折覺得不買就虧”的心態,不過她並不依賴“黑五”,認為還是要理性消費。(文中受訪者均為化名)(完)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