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外資看好中國,打了誰的臉

2018-10-19 08:57:00
來源:海外網
字號

  正當美國挑起的中美貿易戰升級之際,中國對外經貿的數據接連出臺。中國9月份外貿出口、特別是對美出口增長率遠超市場預期,上半年中國實際利用外資規模更是力壓美國,重登世界之巔。15日,聯合國貿發會議發佈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吸收外國直接投資逆勢增長6%,總額超過700億美元,成為全球最大外國直接投資流入國。由於美國對華貿易戰的目標之一就是逼迫外資撤離中國市場,聯合國貿發會議此項報告一經發佈,被全球市場和社會各界視為對美國現任政府“打臉”。

  毫無疑問,這是成百上千投資者“用腳投票”,向中國經濟持續發展潛力、向中國商業環境及其不斷改善前景投出的信任票。美國名義GDP規模仍然比中國高出不少,美國經濟又正處於景氣期,去年年末還通過了大規模減稅法案,實施了大面積、超強力度的放鬆管制,使美國在招攬外資方面本處於比中國有利得多的地位。但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資流量還能落到中國之後,表明美國錯誤的對外經貿政策、失控的國內政治鬥爭已經對其商業環境和經濟增長預期産生了可感的損害。

  隨著中美貿易戰的延續,貿易戰對美國經濟的負面影響還將日益顯現,並推動已經走到景氣峰頂的美國經濟加快滑向不可避免的蕭條。相比之下,儘管中國經濟在貿易戰中也遭受了這樣那樣的衝擊,但由於準備充分,應對有力,實際表現明顯好于預期。聯合國貿發會議發佈的數據,便是最大的無可反駁的事實。可以預見,未來還會有更多投資者心理天平傾向中國一方,我們有信心在爭奪投資的長期競爭中勝出。

  上半年利用外資數據超越美國,增強了我們應對貿易戰的信心,更讓我們進一步認識到全球性貿易戰的危中之機。因為美方的任性做法大大提升了該國商業環境的不確定性。全球生産不得不由此加快重新佈局,這對於我們在汽車産業、晶片與其他高技術産業、人民幣國際化等方面都會製造一系列潛在機遇。我們需要密切關注、及時抓住。而要抓住機遇,化挑戰為契機,關鍵在於我們發揮體制在動員能力方面的優勢,以應對貿易戰為切入點推進全面深化改革,順應客觀經濟規律清理此前積累的一些不可持續做法。

  滄海橫流,更顯英雄本色。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和外貿本來就是在全球經濟、貿易增長減速的環境下,攀上全球貨物貿易出口世界之巔的。20世紀80年代席捲世界發展中國家和蘇聯東歐集團的債務危機,1997—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歷次危機最終只是凸顯了中國抗衝擊能力的優勢。

  5年前在全球貿易急劇減速前夕,中國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體現出中國對世界發展的深刻洞察力。美國強加於我們的貿易戰固然給我們帶來了巨大衝擊,但中國有能力把衝擊的影響減少到最小。無論過程有多少波折,中國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保持經濟平穩運作,任何外部因素都不可能阻止中國的發展步伐。(梅新育)

  (作者為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8年10月19日 第 01 版)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