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太行精神耀長治(慶祝改革開放40年百城百縣百企調研行)

2018-11-19 09:14: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山西省長治市,古稱“潞州”。改革開放40年來,這裡的生態從滿目石山到林海莽莽,工業從興盛到衰落再到奮起直追。今天的長治,新興産業壯大,先進裝備製造業復興,綠化率不斷提升,“長治好人”層出不窮,榮膺“全國文明城市”稱號……長治的過往足跡裏,隱藏著這座城市崛起的精神密碼。

  一群好人 點亮城市

  又見申紀蘭,作為第一屆至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她熱情地和記者揮手打招呼。年事已高,申紀蘭的行動變得遲緩;但只要組織需要,她就會以一個共産黨員的覺悟全力以赴。

  去年春節前,雖然早就答應去給“長治好人”評選活動頒獎,但身邊的人都勸申大姐別去了。前一天大降溫,大雪封了西溝村通往長治的道路。申紀蘭語氣堅定:“答應黨和政府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路封了,可以走國道,國道堵車,我們就繞縣、鄉道慢慢過去!”她們連夜出發,最終提前趕到頒獎現場。

  申紀蘭,本身就是“長治好人”的代言人。

  普法標兵龍曉霞、誠實守信張林英……一個個看似平凡的名字,閃耀著不一樣的光芒,引領著當地百姓積極、互助、向善、向上。“好人城”已成為長治的“金字招牌”。

  “‘長治好人’成為長治百姓的精神坐標。”長治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孫劉琳説:“20年來,長治不間斷組織開展‘上黨公僕’‘長治好人’選樹活動,先後涌現出全國道德模範、‘中國好人’52人。”

  無數“長治好人”身影的背後,是太行精神在支撐。太行精神是中國共産黨領導英雄的軍民用鮮血和生命譜寫的革命精神,而長治則是太行精神的孕育地。

  “太行精神是上黨兒女心中永不褪色的精神豐碑,新時代要大力弘揚太行精神,鑄牢長治之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攻堅克難、砥礪前行,以新時代的新作為,開創新時代的新業績。”長治市委書記孫大軍説。

  長治素有“太行奶娘”之喻。“八路軍進入山西時僅有幾萬人,出去時已發展成數十萬人,上黨地區哺育了八路軍的成長和壯大。”八路軍太行紀念館館長史永平説。

  古樹名木 見證生態

  看這棵樹,是長治人呵護多年的城市眼睛。這是一株位於長治市城區南頭街的千年古槐,高約14米,環抱達5米多,樹的中心經歲月滄桑已成空洞,樹榦卻枝條茂密……

  如今,長治市區內有古樹名木76株,每一棵樹都有一個“身份證”,標有中文名稱、學名、科名、樹齡、保護級別、編號、養護責任單位等內容……這些大樹成為一座城市環境保護、生態文明的最直接“見證者”。

  在長治所轄的壺關縣,經過40多年綠化接力,植被覆蓋率達52.6%。40多年前,這裡到處是裸露的山石,山上的樹稀稀拉拉。“石頭山石頭溝,誰來幹都發愁。”當地人説。

  如今綠色成為一張名片。“40年間,我們綠化荒山近百萬畝。”壺關縣林業局原局長張平和回憶起當時種樹的場景,“石頭山上種油松,難度非常大。剛開始幾年,我們不斷試驗,通過採取斜種、墊土等辦法,硬是把成活率給提了上來。”

  歷任壺關縣委書記,都把綠化當成使命接力完成。長治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壺關縣委書記李全心説:“這也是太行精神旗幟下的‘疙瘩精神’,不畏難、不怕苦、不鬆勁、不服輸。”

  秋高氣爽之時,站在壺關縣十里嶺山頭,目光之下層林盡染,極目之處莽莽林海。山下彎彎曲曲的柏油路旁,是白漆刷過的一米高的石頭墻,萬山叢林中,如遊龍走鳳,格外醒目。

  這些石頭墻,在壺關境內累計已達萬里。原來,當地深感綠化來之不易,加上早年森林火情頻發,便開始“綠一座山,圍一堵墻”。村村自發就地取材,搬起石頭栽樹,壘起石墻護林,被譽為太行山上的“綠色長城”。

  壺關的綠色密碼,同樣脫胎于太行精神。得益於精神文明、生態文明幾方發力,長治2011年榮獲“全國文明城市”稱號,並保持至今。

  五大産業 再造優勢

  因煤而興、因煤而困,在山西下定決心克服“煤炭病”、謀劃轉型發展的今天,長治發揚百折不撓的太行精神,發展現代煤化工、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汽車、新材料、新一代資訊技術等五大産業,再造資源型城市發展新優勢。

  走進山西康寶生物製品股份有限公司機器人模擬運作室,偌大的空間裏幾台機器人動作整齊劃一,前進、纏繞鋼模、完成轉身,動作有條不紊……公司負責人介紹説,産品上市後訂單一直源源不斷。康寶集團的智慧機器人只是長治製造業飛速發展的一個縮影。

  一個好企業是“盆景”,一群好企業扎堆是“風景”。以成功集團為龍頭的新能源汽車,在山西率先形成整車生産、動力電池、汽車零部件等完整的産品生産線;作為國家光伏發電技術領跑基地,潞安太陽能等為龍頭的光伏産業,形成從晶體提煉到光伏組件整體垂直産業鏈,光伏産業産值佔據全省的36.3%……曾因工業而驕傲的長治,又以全新的産業集群回歸。

  在日盛達的生産車間,一條條流水線上的玻璃有序運作,壓延成型、退火及自動切裁打包,分發給早就在地下等候的物流車隊。這可不是普通玻璃,而是用於太陽能光伏的玻璃。2017年,該公司銷售玻璃1600萬平方米,收入達3億元。

  “行業在逐步回暖,我們的産品不愁賣。預計今年銷售增速在20%以上。4條生産線24小時生産,根本停不下來。”日盛達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珍方説。

  “太行精神引領長治鑄就無數輝煌,也必將指引長治實現高品質發展。”長治市長楊勤榮説。3年來,長治先後開工了新材料、裝備製造等新興産業項目80余個。今年前9個月,長治裝備製造業增速同比增長21.44%。

  《 人民日報 》( 2018年11月19日 06 版)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