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青年即未來 進博會東風助力中外青年交流結碩果

2018-11-08 10:16:00
來源:未來網
字號

  迎八方青年才俊,促進世界青年交流,中國一直在路上。

  未來網北京11月6日電(記者 趙亞超)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5日在上海隆重開幕。今年適逢改革開放40週年,進博會也恰是中國新一輪對外開放的“接力”。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在中國對外開放不斷深入的態勢下,中外學校、中外青年也得到了廣泛的交流機會。我們通過開放了解世界,世界也通過開放了解中國。

  據中國教育報報道,在進博會服務貿易區,巴西桑托斯足球俱樂部中方代表方澤就介紹説,桑托斯足球俱樂部已與中國多所大中小學合作,將巴西的足球文化和桑托斯足球俱樂部的專業外教引進到中國開展足球教育。

  中外文化交流讓世界更了解中國

  十九大報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語言是文化的載體,通過了解漢語才能了解中國文化。

  從2004年3個國家3所孔子學院起步,14年來,全球已有140多個國家設立了500多所孔子學院和1000多個孔子課堂。孔子學院的快速發展,已然成為一張閃亮的中國名片。

  隨著合辦孔子學院的中外兩所大學形成共同體後,中外青年文化交流進一步深入,推動漢語熱向更深層次發展。

  據參考消息網報道,德國目前已有300余所中小學開設了漢語課,其中近70所中學把漢語作為正式學分課程及高中畢業會考科目。今年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預計有200多名中學生在畢業考試中選擇漢語科目。在北威州,更是有學校從初中就開設漢語課。

  越來越多的德國中學生通過申請國家漢辦獎學金等方式到中國繼續深造。中國駐德國大使史明德介紹,目前每年赴華學習的德國學生超過8000人,兩國高校建立了1300對校際夥伴關係。孔子學院在德國達到19所,10個聯邦州制定了漢語教學大綱,3萬人學習漢語。

  此外在國家漢辦的常態項目支援下,通過各種形式的冬令營和夏令營來華訪問項目,專家巡講、文藝巡演、文化展演三巡項目,中國政府獎助學金、海外漢語橋項目的資助等,中外優秀學生和青年社團之間的交流進一步擴大,加深了友誼,拓展了國際視野,啟發他們從新的角度思考當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

  來自挪威的留學生艾比,正在北京體育大學讀相關專業的研究生,她最大的願望就是畢業後回到挪威推廣中國武術。她説:“在挪威現在沒有很多人練武術,我希望在挪威推廣武術。所以先要在中國上研究生,然後再回去推廣。”

  “中國歷史、文化、美食,樣樣我都喜歡,”23歲的德國青年尼科雅各布拿曾在同濟大學攻讀碩士,回憶起在中國的留學時光興奮不已。雅各布是德國青年留學中國熱潮中的一員,也是中德教育合作漸入佳境的一個縮影。如今,越來越多的德國學子不僅對中國五千年文明史充滿興趣,也為中國蓬勃發展的經濟所吸引。

  今年11月,由福建和菲律賓青年學生組成的中菲青年互訪遊學交流團來到福州,遊三坊七巷、逛熊貓世界、體驗傳統中醫……兩國青年在參觀遊覽中進一步增進友誼。

  三坊七巷裏笑語歡聲,洋溢著青春的氣息。交流團成員先後參觀了福建民俗博物館、水榭戲臺等地,古色古香的建築及深厚的閩都文化,給他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中菲青年互訪遊學交流團成員阿波斯托就表示:“這是我第一次來到中國,也是第一次來到福州。首先我被福州的建築所震撼,在菲律賓我們有著不同的建築風格,看到中國獨特的建築風格,真的讓我大開眼界。”

  對外交流催生“中國熱”:留學生想在中國就業

  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和國際影響力的提升,全球掀起的這股“漢語熱”,讓許多國家和地區的人們渴望學習中國語言和文化,提升個人發展空間,拓展商業合作潛力。所以在國際學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中國正成為一個日益引人矚目的留學目的地。

  尼古拉斯布賴特克羅伊茨。這位來自德國漢堡的小夥子希望進入百度、阿里巴巴等中國公司工作。“中國市場很大,機會很多。我將到上海交通大學學習電腦和經營管理,畢業後留在中國,實現夢想。”

  在2017年1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外交部、教育部聯合發佈《關於允許優秀外籍高校畢業生在華就業有關事項的通知》,擬允許部分無工作經歷的優秀外籍高校畢業生在華就業。尼古拉斯布賴特克羅伊茨渴望進入中國企業工作的正成為現實。

  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李立國也曾以中國人民大學留學生為例,對留學中國的影響因素進行調查分析。研究發現,就留學來説,國家的吸引力要高於項目和大學的吸引力,很多留學生認為“中國是個充滿機會的國家”。

  迎八方青年才俊,促進世界青年交流,中國一直在路上。在中外青年的交流中,“一帶一路”倡議也從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進博會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也表示中國將繼續推進共建“一帶一路”,堅持共商共建共用,同相關國家一道推進重大項目建設,搭建更多貿易促進平臺,鼓勵更多有實力、信譽好的中國企業到沿線國家開展投資合作,深化生態、科技、文化、民生等各領域交流合作,為全球提供開放合作的國際平臺。

  教育部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共有來自204個國家和地區的各類留學人員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935所高等院校學習,“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留學生31.72萬人,佔總人數的64.85%,增幅達11.58%,高於各國平均增速。

  與此同時中國高校也通過各種形式,積極吸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來華留學生。

  今年3月28日,包括中山大學南方學院、雲南大學等在內的6所院校與國家發改委一帶一路研究院簽署“一帶一路”來華接收留學生合作協議。根據2018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來華留學生計劃,首批將有約300名學生來華進行專業學習。

  國外青年對中國越來越心儀,同樣中國學生也對留學國外興趣濃厚。

  教育部官網發佈了2017年中國學生出國留學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出國留學人數首次突破60萬大關,同比增長11.74%。

  此外隨著國內高校對外交流與合作的深入開展,中國的許多高校就與境外高校簽署合作協議,開展交流合作。學生可以申請就讀高校的海外校際交流項目,選擇自己心儀的學校。

  在進博會上,澳洲國際商學院常務副校長于萍在接受中國教育報採訪時就表示:“不管在職培訓還是學歷提升,中國民眾對海外高品質教育有著巨大需求。澳洲國際商學院成立3年,已與蘇州大學合作開展聯合碩士培養。進博會搭建起了一個全球性的教育供需對話平臺,我們期望通過參加進博會,與中國政府、企業、學校達成更廣泛的合作。”

  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年8月28日給參加“一帶一路”青年創意與遺産論壇的青年代表回信,強調青年是國家的未來,勉勵他們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自己的努力。在進博會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也表示,“加快、教育、醫療、文化等領域開放進程。”

  相信在目前不斷擴大對外開放的態勢下,中外青年的交流必將取得更加豐碩的成果。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