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弘揚偉大民族精神】孫家棟:幾十載不變航太報國心

2018-10-31 12:29: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央視網消息:繼續看系列報道《弘揚偉大民族精神》。今天來認識我國運載火箭與衛星技術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孫家棟。

  孫家棟,曾擔任我國東方紅一號衛星技術總負責人,探月工程、北斗導航工程首任總設計師。先後榮獲“兩彈一星”功勳獎章、2009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等。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第一顆遙感探測衛星、第一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中國航太史上一個又一個第一次,孫家棟都參與其中。如今,回想起1970年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孫院士依舊感慨萬千。

  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從戈壁大漠騰空而起,無數人通過無線電波聽到從太空中傳回的《東方紅》樂曲。這一幕,成為一代中國人不可磨滅的記憶。

  在新中國“兩彈一星”的計劃裏,研製人造衛星是最後一個確定下來的。在物質特別貧乏的年代,新中國最早的航太人,開始投身到這個完全沒有基礎的高科技領域。

  “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 航太科技集團高級技術顧問孫家棟:那時候是相當相當困難,在周總理和聶榮臻元帥親自直接管理下,動員了全國的各方面的力量。

  從1958年開始,歷經十幾年的努力和反覆驗證,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驚天出世。

  “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 航太科技集團高級技術顧問孫家棟:通過第一顆衛星我們證明,我們能夠把衛星送上去。我們能做一顆衛星在天上生存。

  而以此為基礎,孫家棟帶領的中國航太人憑著自力更生,甘於奉獻的精神。向著一個個更高的目標邁進。作為這個團隊裏的重要一員,孫家棟肩上的擔子也越來越重。

  “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 航太科技集團高級技術顧問孫家棟:航太技術它有這麼一個特點,千軍萬馬組合到一起,任何一個環節都有否決權,一條線、一個器件、一個設計的一張圖紙,有點部分不合理,都會造成重大的事故。

  精益求精,帶來了載人航太工程跨越式發展。今天,我國正在從航太大國向航太強國邁進。孫家棟仍未停止航太之路的探索。

  很多人不理解,問他:早已功成名就的您為什麼還要接受一項又一項充滿風險的工作,萬一失敗了,輝煌的航太生涯就有可能蒙上陰影。但孫家棟沒有一絲猶豫。“國家需要,我就去做。”他説,“這是一個航太人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素質。”

  如今,孫家棟還有一個夢想,就是讓“中國航太的觸角能夠伸向更加遙遠的太空。

  “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 航太科技集團高級技術顧問孫家棟:比如説月球,下一步我們到月球背面落一下,世界各國還沒有到那個地方落過,所以我們去看一看,探索宇宙奧秘。習總書記講的,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愛國,對我們航太人表現就是愛航太,愛航太就要把航太的事業辦成,就是把你自己的事情做好,為國家增添力量,為國家做出貢獻。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