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弘揚民族精神、奮鬥精神)

2018-10-27 10:22: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拾級而上走進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兩隻大手、漫卷的紅旗和岩石組成的雕塑首先映入眼簾。它象徵著路礦工人在共産黨的召喚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安源路礦是江西萍鄉的安源煤礦和由湖南株洲到萍鄉安源的株萍鐵路的合稱。安源煤礦是德國、日本資本控制的漢冶萍公司重要組成部分,共有工人1.7萬人。安源路礦工人大多數是來自湖南、湖北和江西等省的破産農民。礦局在安源駐紮軍隊,設立地主武裝,豢養礦警鎮壓工人。“少年進炭棚,老來背竹筒;病了趕你走,死了不如狗。”這是當時安源工人悲慘生活的真實寫照。

  反動當局對工人的殘酷壓迫,激起安源工農群眾舉行多次反抗鬥爭。由於沒有黨的領導,這些反抗鬥爭,在敵人的武力鎮壓下,最後都失敗了。

  黨的一大決定在全國集中力量開展工人運動。毛澤東出席一大後回到湖南,擔任中共湖南支部書記。安源地處江西、湖南兩省交界,安源黨組織當時由湖南黨組織領導。

  湖南黨組織非常關心安源路礦工人的疾苦。1921年秋冬,毛澤東兩次到安源調查,向工人進行革命宣傳。當年底,湖南黨組織派李立三等到安源開展工作。1922年2月,建立了中共安源支部,這是中國産業工人中最早成立的黨支部。到7月間,黨員發展到10余人。同年5月,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成立,李立三被推選為俱樂部主任。9月初,毛澤東再次來到安源,對罷工作了部署。接著,黨組織又派劉少奇到安源,加強對罷工的領導。

  經過充分的準備,安源路礦工人于9月14日舉行大罷工。俱樂部發表《萍鄉安源路礦工人罷工宣言》,提出保障工人權利、增加工資、改善待遇、發清欠餉、廢除封建把頭制等17項要求,提出了“從前是牛馬,現在要做人”的罷工口號。這次罷工迅速得到全國各地工會的聲援和社會輿論的支援。

  安源路礦當局在工人罷工後極為恐慌,玩弄各種陰謀詭計破壞罷工,甚至懸賞銀洋,密遣暗探。工人們得知這一情況後,發誓“俱樂部主任若被害,當使路礦當局全體職員不得生離安源”;同時加強戒備予以保護,使路礦當局的陰謀無法得逞。路礦當局迫於工人罷工和社會輿論的壓力,不得不派出全權代表,于9月18日同工人俱樂部的代表正式簽訂有13款內容的條約,條約反映了全體工人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的要求。條約的簽訂,標誌著安源路礦工人罷工取得完全勝利。工人俱樂部隨之發表了上工宣言,宣佈復工。

  條約簽字的當天,工人俱樂部舉行了罷工勝利慶祝大會和遊行。俱樂部在發表的上工宣言中表示:“從前是‘工人牛馬’,現在是‘工人萬歲’!我們的第一步目的已經達到”“從今日起,結緊團體,萬眾一心,為我們自己權利去奮鬥!”罷工的勝利,提高了黨組織在工人群眾中的威信,擴大了黨的影響。這次罷工,是中國共産黨第一次獨立領導並取得完全勝利的工人鬥爭,是中國工人運動史上的一次壯舉。

  “二七”慘案後,全國工人運動暫時轉入低潮。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遵照毛澤東“彎弓待發”策略,立取守勢,注意內部的訓練和團結,從而使俱樂部巍然獨存。1923年至1925年,大批幹部陸續來到安源工作,一時間安源成為我黨保護幹部、培養人才的一所大學校。1924年,安源黨組織創辦了我黨歷史上最早的兩所黨校之一——中共安源地委黨校。

  安源工人成為迅猛發展的湖南農民運動的發動者和組織者,走上工人運動與農民運動相結合的道路。

  “我們自己有雙手,靠自己的勤勞過日子。”曾參加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的革命先輩高自立的孫媳婦曾繼華表示,家裏代代要傳承他“自強自立”的家訓,一心一意跟黨走。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