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改革開放40年,聽聽臺胞怎麼説

2018-10-27 09:06:00
來源:海研智庫
字號

  臺胞眼中的改革開放

  

  圖為盧麗安會長接受採訪。(圖片來源:“海研智庫”微信公眾號)

  盧麗安,出生於臺灣高雄,現任復旦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教授、副院長、博士生導師。全國臺聯第十屆常務理事會副會長、上海市臺灣同胞聯誼會會長。2017年,盧麗安當選中共十九大代表。

  盧麗安會長表示,改革開放40年,她見證了20年,感觸很深!大陸的社會發展突飛猛進,充滿朝氣。盧麗安説,“我很幸運,生逢一個這麼好的時代”,成長時期,臺灣經濟很好有機會接受教育,打開眼界,等自己可以張開翅膀飛翔的時候,又趕上大陸的改革開放。“臺灣同胞們都在祖國改革開放的浪潮裏,祖國大陸的改革開放也離不開臺胞”,盧麗安説,“我希望透過做好自己的工作,為社區、為社會、為自己的故鄉,為祖國大陸做出貢獻”。

  

  圖為葉惠德會長接受採訪。(圖片來源:“海研智庫”微信公眾號)

  葉惠德,出生於臺灣高雄。1992年來滬投資,現任上海龍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全國臺企聯常務副會長兼新聞發言人。

  葉惠德會長説,27年前來上海投資時,不僅家人,連親戚朋友都懷疑,“那邊(大陸)會好麼?” 27年後的今天,他們都羨慕,“葉惠德,你的眼光怎麼這麼準?”葉惠德表示,如果有來生,我願意投資更多一點。他還叮囑大家,大陸走過40年的發展,下一個40年會有不一樣的策略。未來會比過去更好,面對國際上的競爭和貿易戰,我們要團結,心理上不要有壓力,要對未來發展有信心。

  臺胞眼中的同等待遇

  葉惠德會長説,“大陸對臺商一直很照顧,只是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不同的方式”。20年前,臺資來大陸投資成本很低,現在成本高,但政府也積極幫助臺企轉型升級。不僅對臺企,大陸對臺胞、臺幹都有照顧,例如春節包機直航,還有最近出臺的“31條”,這些都吸引更多臺灣同胞來大陸發展。

  因為在高校任職,盧麗安會長和王振源老師則頗為關心“31條”中關於臺籍教師申請課題的內容。臺籍教師可以申請社科基金,不僅職稱評定的障礙得到解決,還可以極大地提高臺籍教師的科研能力,大大增加臺胞人才施展身手的條件和氛圍。同時王振源老師也強調,臺胞要有耐心,對於政策的落實不要著急。

  

  圖為陳雙卯接受採訪。(圖片來源:“海研智庫”微信公眾號)

  陳雙卯,出生於臺灣臺北,2008年起就讀于復旦大學管理學院,獲國際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現任民間公益組織——上海楊浦區賦啟青年發展中心總幹事。

  陳雙卯則因為投身公益創業,非常關注“31條”中的“第25條”,陳雙卯説,“我幹了一件政府認可的事情,就更有信心走下去”。可以申請居住證後,他立即帶著父親和兩個孩子申請辦理,現在已經取到證件。上周用居住證申請了新能源汽車,體會了居住證帶來的方便。葉惠德先生也表示,拿到居住證後,之前許多需要現場辦理的手續,現在可以在網路上操作,給臺胞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臺胞眼中的兩岸交流

  盧麗安表示,上海和臺北有千絲萬縷的關係,有各自的城市魅力,雙城論壇成效顯著,若停辦對臺北是遺憾的事情。此外,也希望上海市能與她的家鄉中南部更多交流,把兩岸的關係更廣泛地鋪開來。

圖為王振源接受採訪。(圖片來源:“海研智庫”微信公眾號)

  王振源,出生於臺灣彰化,曾就讀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獲管理學博士學位,現任華東師範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亞歐商學院副教授、項目主任。

  王振源則積極推動臺灣博士來大陸工作教學,他與上海市臺灣同胞聯誼會、上海海外聯誼會,滬臺交流委員會共同推動“英才匯聚、滬上逐夢”臺灣優秀博士(生)與上海高校交流會,目前已經舉辦了兩屆,上海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上海理工大學都有聘請臺籍教師,效果很好。

  陳雙卯則以自己的經歷邀請臺灣青年來大陸創業,他説,大陸市場很好,可不少臺青不敢來。他建議臺青,第一,膽子要大,目標要高;第二,心要沉下來,走好創業的每一步;第三,本領要過硬,要知道自己的優勢在哪,怎麼跟大陸夥伴合作。他呼籲兩岸青年多多交流,“兩岸血濃于水,大陸市場很好,不管你是想做一個職業的規劃還是有一個初步的體驗,都可以來大陸走走、看看。”(作者:趙筱婧)

[責任編輯:袁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