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美麗中國網路媒體生態行】福建:點亮智慧“雙眼” 守護碧水藍天

2018-10-26 10:22: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央視網消息(記者 袁育堃)10月1日,福州市一縣區空氣品質指數異常,VOCs中的鹵代烴濃度突然升高。福建省環保局立即啟動預警機制,調度執法隊趕赴現場調查,于第一時間發現污染源來自一家工廠的管道焊接縫隙出現了泄漏。通過及時處置,有效控制了該片區的大氣污染。

  10月2日,漳州市區揮發性有機氣體中的芳香烴濃度超標,執法人員立刻趕到該區域的傢具廠園區,對其生産排放進行應急管控,並通過暫時停産、錯峰生産等措施,降低了臭氧污染物濃度峰值。

  環保部門如此精確敏銳地捕捉到污染源,歸功於福建省“生態雲”平臺的上線。記者了解到,這是全國首個省級生態環境大數據平臺,“生態雲”平臺改變了以往資訊化系統各自獨立的數據孤島的建設方式,基於福建環境監測網和政務雲,構建了一個全省統一的生態環境大數據平臺。

  “除了監測空氣污染物的濃度,還可以結合氣候條件、氣象數據對污染物的發展趨勢和空氣品質進行更好的預測。”福建省環保廳黨組成員、總工程師鄭彧告訴記者,針對以往環境數據來源分散、品質不一、共用不足等突出問題,福建省著力建設全省生態環境數據資源中心,打通“數據孤島”。

  據介紹,福建省政府出臺《福建省政務數據管理辦法》,要求各部門將政務數據匯入共用平臺,否則不予安排資訊化項目資金、不予項目驗收,有效打破部門壁壘,確保環境數據經共用平臺匯入到全省生態環境數據資源中心。

  “用數字決策、用數字監管、用數字服務,根據大數據分析出全省污染源的分佈情況,針對每個行業下達長效管理辦法。”鄭彧表示,利用物聯網、遙感技術和雲計算、智慧模型,建立集科學決策、環境監管、公眾服務於一體的生態雲平臺,初步實現了環境監測監控現代化和環境管理智慧化。

  2018年以來,網格員通過生態雲平臺上報環境問題11.1萬件,執法人員處理有效問題2.9萬件,完成檢查4.3萬人天,查處環境違法案件5204起,處罰2922起,罰金1.94億元。

  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8月,在降雨量持續減少、主要江河徑流量比多年同期少51%的情況下,福建全省水、大氣和生態環境品質保持穩中有所,九市一區城市空氣平均達標天數佔比95.0%,12條主要河流Ⅰ~Ⅲ類水質比例為93.0%,小流域Ⅰ~Ⅲ類水質比例為81.6%,劣五類水體基本消除。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