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實現各民族團結平等的重要保障

2018-10-14 10:47: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當今社會已進入資訊時代,人類活動和交往的範圍不斷擴大,跨地域交流日益頻繁。中國作為一個由56個民族共同組成的統一多民族國家,人口接近14億之眾,語言有129種之多,如果沒有一種全民共同使用的、全社會廣泛流通的國家通用語言,將會嚴重影響不同民族區域、不同語言區域的經濟文化交流,長此以往,更會淡化各民族之間的情感,割裂各民族之間的紐帶。因此,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實現各民族團結平等的重要保障。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明確規定,普通話是國家通用語言,規範漢字是國家通用文字。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規範化、標準化工作,是普及教育、發展科學技術、提高社會資訊化水準的必要前提和先導工作。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意義重大。

  一是有利於提升勞動力素質,推動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在我國,無論是在國家範圍還是區域內部,其政務、科研、資訊、勞動等各行各業的工作與交流基本上都使用國家通用語言,語言不通成為限制少數民族群眾就業的主要問題。筆者在新疆南部地區的村莊進行關於勞動力轉移的課題調研時,有82%的調研對象認為語言交流與務工收入有著絕對關係,有55%的調研對象認為外出務工的最大障礙是語言交流問題。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有著巨大的人才需求,少數民族群眾如能夠熟練掌握國家通用語言,擁有一技之長,將有利於打破區域和地域的局限,走出小圈子和熟人社會,獲得更多發展機會,更好地實現人生價值,推動民族交流和各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二是有利於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同民族使用國家通用語言進行無障礙交流,加強溝通與聯繫,相互學習、博採眾長,不斷傳承發展各民族文化,有益於豐富中華文化多元一體的深刻內涵,有益於增強各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促進各民族和衷共濟、和睦相處、和諧發展,有益於增強各民族對偉大祖國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對中國共産黨的認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

  三是有利於加強國際交流,促進中華文化的對外傳播。中文是世界上傳播最廣、使用人數最多的五大語言和聯合國六大工作語言之一,為中國與世界的溝通搭建了重要橋梁。我國與世界各國的文化交往越來越密切,中文在國際經濟貿易、文化交流過程中的作用日益凸顯,國際社會學習和使用中文日益普遍。各少數民族使用中文作為交流工具,可以更好地對外宣傳各民族優秀文化,更便捷地參與國際社會交流,為各民族順應時代潮流,不斷發展創新提供重要機遇。

  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不是要取消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國家也在加大力度保護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對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的使用和發展給予了充分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援。在法律層面上,《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規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自由”。在制度層面上,2016年5月,國家語委與國家民委辦公廳共同發佈了《關於推進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少數民族語言調查的通知》,並頒布了2015—2019年全國少數民族語言保護的總體規劃。通過這些法律和政策支援,少數民族語言保護工作卓有成效。截至2016年年底,全國共有1.2萬多所雙語學校,800多萬名在校生,出版了103種少數民族文字報紙和227種少數民族文字期刊,並成功地將蒙古、藏、維吾爾、哈薩克、朝鮮、彝、壯、柯爾克孜和錫伯等文字納入了電腦文字處理系統。國家不遺餘力地保護和發展少數民族語言文字,讓少數民族群眾在學習國家通用語言的過程中沒有後顧之憂。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代表著中華文化的智慧結晶,象徵著中華民族的精神氣質,是中國各民族人民的驕傲,也是中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載體。普及國家通用語言,為全國各族人民交流、學習、工作、生活搭建了便利的語言平臺,是實現各民族團結平等的重要保障,也是各民族人民共同謀求發展、共創美好未來的必然選擇。

  (作者:祖力亞提司馬義 單位:新疆大學)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