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保持戰略定力 理性應對挑戰——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

2018-10-13 10:55: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今年以來,美國採取單邊主義措施,挑起貿易戰,導致中美之間經貿摩擦和爭端不斷升級。特別是最近一段時間,美國不僅層層加碼、步步緊逼,而且出爾反爾、不斷發難,甚至其領導人還拋出荒謬言論污衊詆毀中國。中國不久前發佈《關於中美經貿摩擦的事實與中方立場》白皮書,對中美經貿關係進行了全面系統地梳理,闡明瞭中國的政策立場,表達中國妥善解決分歧、推動合作共贏的決心意志。在兩種主張、兩種力量的博弈和較量中,我們應當如何認識當前中美經貿摩擦的實質?如何看待中美經貿關係的發展?怎樣保持戰略定力,理性應對美國挑起貿易戰的行為?為了深入地解答這些問題,經濟日報記者採訪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

  “中美經貿摩擦具有必然性、長期性、全面性”

  記者:今年以來,美國將矛頭指向中國,單方面挑起貿易戰,引起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不少人心生疑慮,甚至出現了一些慌張和擔心的聲音。對此,您怎麼看?在您看來,中美經貿摩擦的實質到底是什麼?

  隆國強: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同樣離不開中國。理性認識中美經貿摩擦的實質,需要我們放寬歷史視野,在更高層次上“看世界”,把這一問題放在更為宏大的歷史視角和世界格局中來觀察。

  從國際看,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形勢中不穩定、不確定、不可測的因素增多,各種力量交鋒、各種思潮激蕩、各種治理主張登場。從現在到將來,世界格局演變向何處去?影響因素又有哪些?我們的研究認為,除了科技進步帶來不確定性、全球治理變革帶來不確定性外,更為重要的則是大國博弈帶來的國際格局的重要變化。

  回顧世界歷史我們發現,在新興國家由大變強的過程中,都經歷了一個關鍵性階段,往往會與守成國家發生國家利益的激烈碰撞,無一例外地會受到刻意打壓,這是必然遇到的“成長的煩惱”,是發展歷程中繞不開的“坎”。當前,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美之間出現博弈是必然的,中國作為崛起的新興大國受到打壓也是必然的,不過是時間早晚而已。今年以來,美國無視前車之鑒、違反世貿規則、不顧國內反對聲浪,發動了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貿易戰,就是重要體現。其通過利益敲詐、戰略遏制、模式打壓來打亂中國發展進程的意圖暴露無遺。

  進一步看,大國之間的博弈不會是一個短期行為。世界歷史上新興大國與守成大國的碰撞,大都經歷了一個漫長的交鋒過程,這也意味著中美經貿摩擦將長期存在,我們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中美經貿摩擦具有必然性、長期性、全面性,這是需要我們理性認識和全面把握的。

  總之,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我們既要把握主流,也要看清逆流;既不要心存僥倖,也不要驚慌失措,要充分認識中美經貿摩擦的必然性和複雜性,保持戰略定力,理性從容應對挑戰,更加專注地做好我們自己的事情。

  “合作是唯一正確的選擇,共贏才能通向更好的未來”

  記者:中美經貿關係既對兩國意義重大,也對全球經濟穩定和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您怎麼看未來中美經貿關係的發展?

  隆國強:中美經貿關係一直是中美兩個大國關係的“壓艙石”和“穩定器”。1979年中美建交以來,雙邊關係全面發展,經貿合作快速推進,已經形成了優勢互補、利益交融、互利互惠的貿易格局。中美經貿關係本質上是互利共贏的,共同利益遠大於分歧,合則兩利,鬥則俱傷。

  需要認識到的是,過去幾十年裏,雖然中美關係迅猛發展,經貿關係不斷深化,但中美經貿關係也並非一帆風順,也曾經有過很多波折,所以這次中美出現經貿摩擦也不是沒有先例,只是美方通過單邊主義方式發起大規模貿易戰,這是第一次。

  從短期來看,貿易戰肯定會給雙邊經濟增長帶來不利影響,這是毋庸置疑的。美國加徵關稅後,我們向美國出口的企業肯定會受影響。受影響企業的利潤可能會下降,有的可能還要減産、裁員,甚至有的會倒閉,它的供應商、整個價值鏈也都會受到影響。同樣,中方的反制措施也會影響到一部分美方原來對中國的出口。所以説,貿易戰沒有贏家,雙方都會遭受損失,一定會影響到雙邊經貿關係的健康發展。

  因此,中方的立場非常明確,我們不主動挑起貿易戰,也不熱衷於貿易戰,但針對美方單方面挑起貿易戰的行動,必然要採取對等反制措施。正如《關於中美經貿摩擦的事實與中方立場》白皮書裏指出的,“對中美兩國來説,合作是唯一正確的選擇,共贏才能通向更好的未來。中國的立場是明確的、一貫的、堅定的。”只要美方放棄挑起貿易戰的錯誤立場和行動,堅持平等相待和信守諾言,中方願意通過平等談判回應彼此關切,挖掘雙邊經貿合作潛力,建立雙邊經貿合作機制性安排,推動雙邊經貿合作穩定發展。

  從長期來看,中美雙邊的經貿關係還會不斷地發展,內容會不斷地充實。所以我個人認為,儘管現在有這些貿易衝突,相信最終兩國都會有智慧解決好這些問題。中美之間最終會通過談判磋商來解決相互之間的關切,未來中美經貿關係從規模上、從內容的豐富性上都會比今天更上一個臺階,這是大勢所趨,不是某一個人、某一些政策就能阻擋的,市場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

  “不要隨著別人的鼓點跳舞,不要做簡單的條件反射”

  記者:妥善應對中美經貿摩擦,事關我國改革發展穩定大局。面對不斷升級的中美經貿摩擦,我們如何保持戰略定力,積極理性應對?

  隆國強:應對大國博弈的挑戰,應對中美經貿摩擦的衝擊,最為關鍵的就是,不要隨著別人的鼓點跳舞,不要做簡單的條件反射,而要保持戰略定力,避免犯顛覆性錯誤。

  這在世界歷史上是有過慘痛教訓的。冷戰時蘇聯就是跟著美國的鼓點跳舞,犯下了一系列戰略性失誤,錯誤地把大量資源投入軍備競賽,最終導致解體;日美貿易戰中,面對美國的打壓乾擾,日本應對戰略出現失誤,導致經濟持續低迷,經歷了“失去的20年”。殷鑒不遠,教訓深刻。我們必須吸取歷史教訓,避免各種干擾,緊緊圍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按照既定部署和節奏,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做好自己的事情。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不久前我們發佈《關於中美經貿摩擦的事實與中方立場》白皮書,全面地把中美經貿關係發展的進程、影響,以及對雙方的貢獻展示給大家,同時針對貿易投資領域的誤解進行澄清,在這個基礎上表達我國處理中美經貿關係的原則立場。白皮書主要是澄清事實、消除誤解,但同時也要看到,我們在創新、智慧財産權保護、利用外資營商環境等多個方面還有很大的改革發展空間。所以我們一直在強調,改革開放無止境,永遠在路上,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大家應該已經看到,我們上上下下把改善營商環境作為一個重要抓手,從放寬外商投資市場準入,到打造法治化、市場化的平等競爭環境等,一直在做紮實工作,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繪製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宏偉藍圖,黨的十九大報告作出了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部署。這些都為我們做好自己的事指明瞭方向和路徑。面對美國單方面挑起貿易戰帶來的外部環境壓力和變數,我們要保持耐心和定力,積極有效應對,關鍵就要打好防範和化解風險的防禦戰,打好化險為夷、轉危為機的戰略主動戰,變外部壓力為改革發展的強大動力。既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加快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正確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還要持續擴大對外開放,加快提升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能力,提升應對國際經貿摩擦、爭取國際經濟話語權的能力,積極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履行與自身實力和發展階段相適應的大國責任,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建設一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作出新貢獻。

  我們堅信,只要我們始終保持戰略定力,堅持做自己認定的正確的事,就能從容應對不斷變化的國際挑戰,確保中國經濟行穩致遠。(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歐陽優)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