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以勞樹德 以勞增智 以勞育美

2018-10-09 08:25: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思想匯】

  作者:卓晴君(原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徐長髮(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原黨委書記、研究員)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中把“勞”字列入全面發展教育理念,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強調了勞動的價值、歌頌了勞動的偉大,指出要加強對廣大青少年的勞動教育,多次表明“勞動是人類的本質活動”、勞動創造世界等觀點,不僅繼承了馬克思主義勞動觀點,還站在戰略高度,把勞動與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實現中國夢聯繫起來,明確提出“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新時代也是幹出來的”,“實幹才能夢想成真”,拓寬了勞動視野,開闢了馬克思主義勞動思想新範疇。

  在這次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建設和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必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這個道路的內涵是什麼、怎麼走?這個道路的內涵就是他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到的“九個堅持”和“九個要”。“九個堅持”中包含了勞動教育的內容。也就是説,堅持勞動教育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的應有之舉;是否堅持勞動教育是檢驗是否正確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走向的標準之一。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還明確提出了“要形成更高水準的人才培養體系”的戰略任務。無論是培養數以千萬計的高素質專門人才和一大批科技創新人才,還是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勞動教育都是培養更高水準人才的關鍵工程。這是由勞動教育的長期性、多維性和融通性的特質所決定的。勞動教育的長期性指的是它是一項永恒的教育。因為勞動伴隨著人類始終,它是人類和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有勞動就有勞動教育,它是人一輩子的教育,不是一時一事的教育。勞動教育的多維性指的是它的培養目標的多維,主要有勞動觀念、勞動態度、勞動習慣和品質、勞動情感、勞動知識、勞動技能(技術素養)、勞動思維(包括創新意識和創造力)等七方面的培養目標。勞動教育的融通性指的是它的功能、它與其他四育的關係,根據我們的研究結果用以下五句話來概括,即“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以勞創新”。

  如何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要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教育史上的第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這個要求明確地把德智體美勞作為一個整體予以考慮,揭示了德智體美勞五育之間的內在聯繫與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發展規律;這個要求是對人才培養使之達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最有力保障。

  需要指出的是,以往五育中的德智體美四育都由國家教育行政部門分別建立教育體系,地方根據實際予以補充調整,但勞動教育體系是空缺的,只有上海、北京、浙江、江蘇等地方以及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勞動技術教育研究中心和中國教育學會中小學勞動技術教育專業委員會探索建立了義務教育階段的勞動教育體系。為確保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教育理念的落實,必須從上到下儘快補齊勞動教育體系缺失這塊短板。具體措施有: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列入有關法律法規內容;提高全體教育工作者對勞動教育重要戰略意義的認識;教育行政部門要恢復分管勞動教育的機構設置;要組織研究建立從幼兒園到大學的勞動教育體系;要明確規定中小學單獨設立勞動技術課程及它的設置和課時;要建立健全與勞動教育體系相適應的教師和教研員隊伍以及管理制度、實踐基地和設備配備標準、評價制度等。

  《光明日報》( 2018年10月09日 13版)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