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新華時評:看經濟——穩得住,有信心

2018-10-09 08:07: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北京10月8日電 題:看經濟——穩得住,有信心

  新華社記者裘立華、馮源

  如果要對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置評,恐怕許多經濟學家會給出一致回答——複雜多變。的確,美國政府挑起經貿摩擦,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全球化進程面臨長期挑戰;國內經濟轉型升級正處在不進則退的關鍵時期。這樣的情勢下,對中國經濟的走勢,有疑惑、有憂慮,甚至有人發出唱衰的聲音。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看看今年國慶長假持續火爆的旅遊消費市場,就能得出不同結論。“十一”黃金週期間,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7.26億人次,同比增長9.43%;實現國內旅遊收入5990.8億元,同比增長9.04%。這一火熱現象,一方面體現了消費的巨大潛力與信心;另一方面也啟示我們,只要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激發13億多中國人的創造力,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就能以“穩中有進”應對“穩中有變”,實現我國經濟的高品質發展。

  從總體指標看,我國宏觀經濟總體平穩,而從部分指標看,外部環境仍有變數。今年上半年,國內生産總值同比增長6.8%,這一增速連續12個季度穩定運作在6.7%至6.9%的中高速區間,調查失業率連續保持在低位。9月份製造業PMI為50.8%,顯示製造業總體延續擴張態勢。這是大局和主流。但同月的新出口訂單指數和進口指數有所回落,以及投資下滑等問題也不容忽視。因此,看待當前經濟形勢,需要全面觀察,辯證分析,認清主流,把準大勢。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1日召開會議認為,上半年經濟保持了總體平穩、穩中向好態勢,同時指出,當前經濟運作穩中有變,面臨一些新問題新挑戰,外部環境發生明顯變化。而在會議的六點要求中,第一點就是,要求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要做好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工作。這“六個穩”的要求穩字當頭,備受關注,既基於穩中向好的經濟態勢,也是對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的進一步堅持。

  就當前的經濟形勢而言,我們穩得住,也有信心穩住。這不是口號,也不是空談。40年改革開放打下的家底,日趨完備的産業體系,13億多人口的消費市場,成功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和國際金融危機的經驗……如同一系列正著、先手、妙手在紋枰上構建出好棋形,“穩得住”有壓艙石,“有信心”更有定盤星。

  “每臨大事有靜氣”,無論是個人還是家庭,是企業還是地區,一市一省乃至一個國家,面對紛繁複雜的局面,只有定下神、靜下心、沉住氣,才能想辦法、找出路、謀對策。

  “善弈者謀勢,不善弈者謀子。”當前中國經濟猶如圍棋博弈到中盤,棋局要有好形,更要有厚勢。我們要集中精力貫徹新發展理念,落實高品質發展要求,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著力打好三大攻堅戰,加快改革開放步伐。穩,不是停在原地不動,否則就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也不是重走老路,從而陷入路徑依賴,而是要抓住主要矛盾,積極主動作為,在戰略上藐視困難,在戰術上更要重視問題,採取針對性強的措施,精準施策,形成政策合力,保持經濟運作在合理區間。

  “紛繁世事多元應,擊鼓催徵穩馭舟”,當前,我國經濟正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同時,外部環境也發生了明顯變化,宏觀政策分化、國際競爭性減稅、貿易保護主義等引發的不穩定不確定性增加。我們更要在“穩得住”上出實招,在改革發展上鼓實勁,凝聚起堅定信心的共識,形成攻堅克難的合力,確保中國經濟行穩致遠。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