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通訊:中歐攜手共繪海上絲路新藍圖

2018-10-04 10:36: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從希臘的比雷埃夫斯港到比利時的澤布呂赫港,從荷蘭的鹿特丹港到芬蘭的赫爾辛基港,從中國進口的大批貨物抵岸卸載,出口到中國的貨物整裝起航……一條條航線鋪就21世紀的海上絲綢之路,將歐洲與中國以前所未有的緊密度聯繫在一起。

  連接歷史和未來之路

  希臘是歐洲的南大門。位於雅典西北部的比雷埃夫斯港,希臘語意為“扼守通道之地”,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由此可見。如今,希臘建設重要國際物流轉机樞紐戰略同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契合,中希兩國正著力將比港打造成地中海地區重要的集裝箱轉机港、海陸聯運樞紐和國際物流分撥中心,為中歐陸海快線以及“一帶一路”建設發揮重要支點作用。

  比利時扼守歐洲西北部的十字路口。澤布呂赫港位於北海之濱,輻射漢堡-勒阿弗爾區域,與英國隔海相望,碼頭連接通向歐洲其他國家的鐵路和公路聯運網路。

  距澤布呂赫港不遠,在荷蘭萊茵河支流新馬斯河和老馬斯河交匯的入海口一帶,分佈著總長近50公里的碼頭、棧橋、堆場、廠房,這就是歐洲第一大港鹿特丹港。400多年前這裡已是繁華商埠,荷蘭商船正是從這裡起航,打通了通往東方的貿易航線,成就了荷蘭“黃金時代”的輝煌。

  地處“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交匯處,鹿特丹港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港務局官網中文頁面圖文並茂地説:“鹿特丹港是貨物海上和陸路運輸的重要十字路口,自然而然是新絲綢之路合理的出發點和目的地。”

  芬蘭首都赫爾辛基過去因北極阻隔,和遙遠的東方來往甚少。如今,中遠海運新一代貨船正將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紙漿和森林産品源源不斷運向中國。

  夯實雙向合作之路

  中遠海運比港修船廠內,“比雷埃夫斯3號”浮船塢泛著嶄新光澤。這座3月份剛從上海越洋而來的巨型浮船塢,大大提升了修船廠的硬體水準。據中遠海運比港修船部總經理李維娜介紹,修船業曾是當地支柱産業,但在債務危機中遭受重創。自2016年8月中遠海運接管比港後,修船廠成為中遠海運啟動的第一個新項目。

  中遠海運自2008年參與比港經營以來,已將比港集裝箱吞吐量從最初的68萬標準箱提升至2017年的415萬標準箱。中遠海運依託比港打造的中歐陸海快線項目發展迅速,班列開行頻次已增至平均每週17班。

  2017年底,中遠海運全面收購澤布呂赫碼頭,在2018年為碼頭引入戰略投資者,並計劃通過與澤布呂赫港務局的合作將該碼頭建成一個多元化物流服務平臺,服務整個歐洲大陸及英倫諸島。

  過去5年來,鹿特丹港口集裝箱吞吐量一直穩定增長,進港貨物中有四分之一來自中國,中國近半數赴歐深水貨運航線選擇鹿特丹港作為首站停靠港。成都-蒂爾堡-鹿特丹中歐班列專線開通已3年,現每週對開3趟,返程滿載率達70%。

  芬蘭是世界最大針葉漿出口國,今年前7個月向中國出口紙漿77萬噸,約佔其紙漿總出口量的三分之一。為滿足市場需求,中遠海運集團從去年開始新增一批多用途冰級船。去年下水的“天恩”輪已于9月29日在芬蘭裝滿紙漿取道北極東北航道返航,將成為今年唯一雙向通行北極航線的中國貨輪。

  中遠海運芬蘭公司負責人宋明君介紹説,中遠海運今年承運芬蘭出口到中國的貨物將超過110萬噸,同比增長超過30%。

  打造互利共贏之路

  9月28日,希臘議長武齊斯不顧罕見的颶風天氣,到比港進行工作考察。中遠海運比港總裁傅承求在介紹情況時説,目前中遠海運對比港的投資已經超過10億歐元,直接創造就業崗位3000多個,間接創造就業崗位1萬多個。

  “希中在比港項目上的合作積極、平等並具有戰略意義,可以給希臘乃至整個巴爾幹半島帶來利益,”武齊斯説。

  荷蘭有著促進歐亞間貿易與投資關係的悠久傳統,“一帶一路”進一步提升投資貿易便利化、促進互聯互通的目標符合荷蘭的根本利益。今年,荷蘭國王威廉-亞歷山大和首相呂特訪華時均表示,荷中兩國在“一帶一路”框架下有很多合作機遇,荷方願發揮自身優勢,同中方加強在此框架內的合作。

  日前,在中國駐荷蘭大使館舉辦的國慶招待會上,面對500多名中外嘉賓,荷蘭外交部對外經濟關係司司長舒林説:“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和荷蘭的歐洲門戶地位意味著更進一步合作的機遇”。

  中國駐荷蘭大使吳懇致辭時也提到,荷蘭各界對“一帶一路”的熱情令人印象深刻,“我上任兩年多來受邀訪問了許多地方,所到之處,無論是地方省市,跨國公司,還是私營企業,都在問我如何能更多地參與到‘一帶一路’合作中來”。(參與記者:劉咏秋、潘革平、劉芳、李驥志)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