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絲路”通高鐵譜寫中國標準新篇章

時間:2015-11-25 17:49   來源:台灣網

  中老鐵路項目簽約儀式13日在北京舉行。寮國政府副總理宋沙瓦?淩沙瓦與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徐紹史分別代表兩國政府簽署了政府間鐵路合作協定,標誌著中老鐵路正式進入實施階段,為項目後續建設運營及兩國進一步深化鐵路基礎設施合作打下了基礎。(中國經濟網)

  這是繼10月中旬,中國印尼企業“牽手”合作建設印度尼西亞雅加達至萬隆高速鐵路項目,中國鐵路走出去實現歷史性突破之後,中國鐵路的又一“喜報”。寮國除了在與泰國接壤的地區有一條距離3公里的鐵路外,境內幾乎沒有任何鐵路,2012年,寮國國會表決通過了醞釀6年之久的中國—寮國高鐵項目建設,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與寮國總理通邢會晤時,也將中老鐵路的建設納入了“海上絲綢之路”的共建。時至今日,項目正式進入實施階段,這對推動雙邊貿易,實現寮國把內陸國變成陸聯國都有重要的意義。

  東南亞國家的鐵路有著久遠的歷史,許多上世紀50年代以前修建的老線路至今仍在使用。這些鐵路滿載歷史記憶,但也成為制約當地發展的瓶頸,連接彼此的古絲綢之路需要改造、提升。寮國是內陸國家,在中國與東盟加強往來的過程中,陸上的互聯互通將為中老兩國乃至中國與整個東盟之間的合作帶來很大的利益。寮國也需要海上運輸,中國和寮國、以及東盟之間,公路和鐵路的聯接也是“海上絲綢之路”構建的一部分。利用“中國技術和裝備”鋪設一條“絲綢鐵路”,顯然對降低中國-東盟自貿區各國之間的物流成本,推動區域經濟社會進步有著重要意義。

  中國標準,一直是中國高鐵出海的一道坎,也是西方鐵路強國與之抗衡的據力點,此次中老鐵路項目全線採用中國標準,意味著在這條鐵路修建過程中一些大型機械、鋼軌等硬體設備都從中國輸出,從出資到技術再到管理整套生産鏈都將“中國化”,據鐵路方面消息,中國推出了首個高速鐵路國家標準戰略,將中國標準推廣至引進中國高鐵的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俄羅斯等國。

  作為貫通歐亞大陸的泛亞鐵路,中國政府一直致力於這條國際鐵路的建設與落成,中老鐵路採用中國標準是泛亞鐵路“中國化”的一次有力推進,值得肯定。“海上絲路”通高鐵,譜寫了中國標準的新篇章,同時也增強了中國高鐵技術和設備在國際舞臺上的影響力。(台灣網網友:李紅日)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