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國慶短視頻和圖文傳遞滿滿正能量

2018-10-03 08:26: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祝福在指尖傳遞 自豪在心中澎湃

  國慶短視頻和圖文傳遞滿滿正能量

  光明日報記者 顏維琦、王建宏、張國聖、蘇雁、呂慎、嚴聖禾、任維東、耿建擴、高建進、王瑟、夏靜、張銳、楊玨、王勝昔、嚴紅楓、張景華、趙洪波、唐湘岳、周仕興、李曉東

  10月1日一早,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委宣傳部長馬彩花的朋友圈“紅”了,到處是飄揚的五星紅旗。她也興奮地上傳了包括五星紅旗和德欽梅裏雪山在內的6幅圖片,寫道:“我愛您,中國!”

  這一天,走在街上,看滿城國旗飄揚,河北衡水市民李娜自豪地將她與國旗的合影發到朋友圈,感慨道:“這是最美的風景。”

  這一天,江蘇昆山市民蘇晴清晨被小提琴協奏曲《我愛你中國》叫醒,她説:“這樣的感覺,真好!”

  這一天,在寧夏固原市西吉縣,人們用豐收的玉米、馬鈴薯,在田野上拼出巨大的文字:“祝祖國母親年輕富強”“國慶快樂”。

  這一天,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焉耆縣七個星鎮呼爾東村,村民聚攏在寬敞的紅色電影院,在電影《開國大典》中回望新中國一路走來的崢嶸歲月。

  這一天,上海網友“朝聞夕拾”打開光明網推出的《網上鑄國徽指尖正能量》小程式,將自己“鑄就”的一枚閃閃的國徽鄭重分享。

  這一天,一個小朋友站在自己的小自行車旁邊,舉起小小的右手,默默地向國旗敬禮。在山西晉城工作的王衛華在朋友圈分享這張圖片時説:“今天看到最好的圖。”

  祝福在指尖傳遞,自豪在心中澎湃。人們自發地運用短視頻和各種圖文為新中國慶生,傳遞出穩穩的幸福和滿滿的正能量,展現了大國國民的昂揚、樂觀和奮進。

   大聲説出我愛你

  “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國……” 10月1日上午10時,在河南省蘭考縣人民廣場,各界幹部群眾7000余人,用歌聲表達對新中國生日的祝福。視頻迅速刷爆蘭考人的朋友圈。網友“風去雲不回”留言:“從一個落後貧窮的小縣城,成長為文明富裕的新城市,蘭考趕上了好時代,真心感謝黨的好政策!”

  “山歌一唱頌中華,喜迎國慶同歡樂。歌唱祖國歌唱黨,歌唱曲江大變樣;山清水秀名遠揚,人間仙境勝蘇杭……”今年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週年,廣西電視臺製作的一分鐘短視頻《喜慶大慶篇》,在廣西人的朋友圈火了。

  《長江日報》策劃了“燃!我們準備了69首歌為國慶生,快來給她點一首!”H5報道,邀請湖北市民用自己的方式向祖國表白,引發網民互動跟評。“家鄉越來越好,我們的祖國也越來越強大,祝生日快樂!”“祝願祖國繁榮昌盛!”人們熱情留言,為祖國“打call”,向祖國表白。

  對祖國大聲説出“我愛你”,沒有約定,不用動員,于言表、指尖,一切仿佛自然流淌。

  在位於寧夏銀川市西北的賀蘭山蘇峪口國家森林公園,巨幅五星紅旗前,94歲高齡、曾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的老戰士雍鳳岐和大家分享紅色故事。在眾人簇擁中,他動情地説:“共産黨好,她為人民謀幸福!”來自北方民族大學的少數民族學生,身著民族傳統服裝,手持鮮艷的小國旗,高聲齊呼:“祝祖國生日快樂!祖國萬歲!”在寧夏人的朋友圈,這兩段只有10秒鐘的短視頻刷了屏。

  一面鮮紅的黨旗和簇擁四週的“95後”“00後”們的青春面孔,隨著輔導員手中相機的一聲“咔嚓”,定格在共和國69歲華誕。這一天,來自南京郵電大學的本科生集體參觀“慶祝改革開放四十週年圖片展”。票證展區的肉票、糧票、面票、糖票,還有購買千張、豆皮、腐乳、粉條、瓜子的票證,在打開各種APP就可以足不出戶,海淘天下商品的當下,歷史劇變尤其令年輕人感慨。

  這天中午,當浙江省衢州市殘聯黨組副書記王文彪在高中同學微信群,發出“被您愛著真好”的微信時,立即引發追捧。“這才是真正的正能量!”同班同學,在嘉興某軍工研究所工作的項泓馬上跟帖留言。

  這一天,北京各區縣、各媒體公眾號和微信微博都推出了“我愛你,中國”專號,引來眾多市民“圍觀”。大興區委宣傳部部長祁金利為國慶創作的詩歌,點讚者眾多,一位網友留言:“不忘初心興中華”!

  “愛國本不是一個需要討論的話題,它是融進中華民族血液骨髓中的一種本能。”有網友寫道。“高歌新時代,闊步奔小康。”一位網友的評論引來“樓下”一眾“排隊”應和。

   你的名字叫中國

  從周朝何尊銘文、漢簡和漢隸禮器碑等不同文字載體上的“中國”,到王羲之、褚遂良等歷代名家墨寶中的“中國”……一款融媒體産品《今天,我們以書法的名義,祝福“中國”》,國慶這天在光明日報“兩微一端”“頭條號”和“抖音”等平臺一經推送,點擊量迅速攀升。網友“可子”留言評論:“最古老的文字,承載最古老的國名——中國。”

  這一天,“中國”這兩個字激起無數共鳴和思考。“我有三個媽媽:生養我的媽媽,教導我的老師,還有我親愛的祖國。”“無論終點何方,都不忘我們的人生起始點名為中國。”深情的表白,在人們彼此的祝福中傳遞。

  遠在非洲援建的貴州籍90後小夥謝陽,這天格外開心。在條件艱苦的南蘇丹,大家把最好的食材都留到國慶做一頓大餐。他在朋友群裏貼了一張東方的朝陽,寫下對祖國的思念:“在這樣的節日裏,有思鄉、煎熬、眺望、寄願、慶倖、滿足、驕傲和迫不及待歸國的心情。因為有過在國外遇險被接回國的經歷,更能體會國家正日益強大,作為一個中國人,感覺慶倖,滿足與驕傲。”

  “一寸丹心圖報國,兩行清淚為思親。孤懷激烈難消遣,漫把金盤簇五辛。”一首明朝愛國詩人于謙的詩,配上一幅紅梅綻放的國畫和小編點評,福建閩江學院教師周少鋒在朋友圈轉發了《迎國慶:8首愛國詩詞,氣勢磅薄,熱血沸騰!》,並加上自己的感言:“從中華詩詞中體會古往今來的愛國情懷,在今天特別有現實意義。這些文化經典能引起人們的廣泛思考:愛國是言和行的統一,應該怎樣表達,應該怎樣去行動?”

  “牢記總書記囑託,擼起袖子加油幹。”黑龍江農墾總局職工陸嚮導在朋友圈裏轉發《祖國華誕,北大荒人與您説自豪》,加上了自己字字鏗鏘的評論。“中國要發展,最終要靠自己。現在每個團隊都拼命攻關,好多難啃的項目都被攻破!我們就是要靠自己的力量,為中國製造業的發展貢獻力量。”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公司職工劉伯鳴發了這樣一條朋友圈。他隨後自信滿滿地加了一句:“咱這首席技能大師也不是白當的!”他的同事“飛的更高”為他點讚:“讓世界愛上中國智造”,跟著一個握手和笑臉的圖標。

  在位於寧夏西海固的固原市彭陽縣,王洼鎮黨委書記趙坤在朋友圈發了基層幹部入戶調查、培訓以及開會的照片,寫道:“這就是鄉村幹部國慶長假的第一天假日。以特殊方式為新中國慶生!”他告訴記者,由於他所在的鄉鎮要脫貧摘帽,至少有一半幹部主動放棄節假日,有的下去給老百姓發放地膜,有的去地頭和群眾一起商量如何調整種植結構,有的入戶動員改造危房。“打贏脫貧攻堅戰,決不拖後腿”。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人們在對祖國的祝福聲中,更堅定了風雨兼程中創造美好生活的決心。無論國際國內形勢如何風雲變幻,深化改革開放,自力更生、做好自己的事,已經成為新共識。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也就在這一天,江蘇常州幼兒師範學校教師趙璐教會了孩子念這句詩。

  家是最小國,國是最大家

  “家是最小的國,國是最大的家,你的名字,是我聽過,最美的詩。”一款“點亮中國紅”H5,點亮了河北石家莊市民袁冰的朋友圈,頗具儀式感的表達,激發出更多人的家國情懷。

  “一面國旗,抒寫國人家國夢。一生堅守,聚涌胡家愛國情!”在湖南辰溪縣,82歲的胡茂金一家44年國慶日升國旗的故事引發熱議。從1974年開始,他都會組織家人舉行家庭升旗儀式。“有國才有家,國家好,小家的日子才好。”胡茂金説。如今,他的子女事業有成,老兩口日子過得愜意幸福。

  這一天,雲南省大理火車站彩旗獵獵。候車室裏,“我與國旗合個影熱烈慶祝祖國69華誕”主題相框前,旅客紛紛排隊拍照。“今年高鐵開進大理,大大縮短了我們與祖國各地的時空距離,感謝偉大的祖國,讓我趕上美好的新時代,祝福祖國母親,永遠繁榮昌盛。”70歲的大理白族旅客姚愛華眼角溢滿淚花。他説,這一次,他們祖孫三代5人準備坐動車,到改革開放的前沿廣州、深圳看一看。

  同樣在路上的網友“瑤瑤瑤瑤瑤”幾天前從重慶出發自駕去西藏,國慶日這天,她特意在西藏那曲發送一組“九宮格”的美圖,寫道:“一路縱覽祖國壯美,更真切地感受到國家的發展,尤其是汶川地震後川西的恢復重建,真的讓人情不自禁愛上我們的國家,和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

  這一天,貴州甕馬鐵路建設工地的600多名建設者正在架設第一根孔梁,這是工序上的一個關鍵點。在現場指揮的甕馬鐵路公司總經理李夏陽告訴記者,明年國慶,甕安縣就將結束不通鐵路的歷史。説著説著,李夏陽興奮地掏出手機,給記者看他剛剛寫的一首卜算子:

  “三年建甕馬,國慶迎鋪架。山水無阻鐵路人,奉獻為國家。

  品質放心頭,秋冬又春夏。精益求精工匠心,神州新圖畫。”

  這一天,在上海火車站登上列車的復旦大學教師陳康令在抖音上刷到了一條“爆款”視頻。那是在上海外灘街頭,武警列隊搭出整齊的人墻“紅綠燈”,幾秒鐘的小視頻收穫了超過142萬的點讚和2.1萬的評論。“太酷!國慶第一天的我大上海!”陳康令立刻把視頻轉發給友人,他説:“套用一句流行歌曲歌詞來説,祖國的繁榮和強大,帶給我們的是穩穩的幸福。我們青年人更應該用實際行動來創作新時代的‘少年中國説’!”

  家與國,小我與大我,國家與世界,過去、現在和未來,這一天,穿越時空交錯在人們心中。

  上海金楊中學校長邢春感慨道:“愛國無須動員,就像兒女對母親自然而樸實的情感,哪怕有些怨言,也無妨摯愛。很多人由衷讚嘆這些年國家的繁榮發展,對國家的未來發展充滿自信;也有人直面社會發展中的困境問題,憂心忡忡,所謂位卑未敢忘憂國。在我看來,這些都是愛國情懷。”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偉大的祖國。”深圳市民唐先生在朋友圈留言,“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2018年,如此蓬勃的時代和歷史關口,自己思考著,行動著。”

  (光明日報綜合各地10月2日電)

  《光明日報》( 2018年10月03日 01版)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