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資金融通讓“一帶一路”行穩致遠

2018-09-26 13:12: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光明日報記者 溫源

  資金融通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五通之一,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五年來,金融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加強金融合作、促進資金融通,為“一帶一路”建設創造了穩定的融資環境,積極引導各類資本參與實體經濟發展和産業鏈創造,推動了世界經濟健康發展。

  1 看收穫,“一帶一路”上的金融力量

  香港日前宣佈將向亞投行“項目準備特別基金”出資1000萬美元,這是繼韓國和英國分別承諾提供800萬美元和5000萬美元後,亞投行項目準備特別基金再獲支援;中國銀行日前在境外成功完成32億美元等值“一帶一路”主題債券發行定價,募集資金將主要用於“一帶一路”相關信貸項目;工商銀行與土耳其有關方面日前簽署伊斯坦布爾第三海峽大橋及北馬爾馬拉高速公路的再融資銀團安排委任函……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五年來,我國不斷完善服務體系,強化金融支撐。中國已與17個國家核準《“一帶一路”融資指導原則》,加快推進金融機構海外佈局,目前已有11家中資銀行設立71家一級機構,與非洲開發銀行、汎美開發銀行、歐洲復興開發銀行等多邊開發銀行開展聯合融資合作。

  2015年12月25日,由中國倡議、57國共同參與組建的新型多邊金融機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正式成立。兩年多來,亞投行成員數由成立之初的57個增至87個,已批准項目投資超過53億美元。倡建亞投行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出資設立絲路基金、中國-中東歐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多樣化、市場化的金融服務,滿足了“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産能合作日益增長的資金需求,通過全球資本嫁接和中國動力注入,搭建起區域性産業和資本平臺。

  今年5月舉辦的歐洲復興開發銀行2018年年會專門安排了一場以“一帶一路”倡議為主題的研討會。歐洲復興開發銀行第一副行長于爾根裏格特林克在致辭中表示,該行的投資目標在地理上和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有許多重合之處,這使得雙方加深合作順理成章。他説,“一帶一路”建設能夠推進全球貿易,推動大範圍經濟增長,使相關國家金融聯繫進一步增強。該行希望和中國聯手克服建設過程中的困難,助力“一帶一路”走向成功。

  金融是經濟的血脈,發揮著聚集資本、配置資源的關鍵作用。截至目前,我國已初步構建了多層次的金融服務體系,為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提供了多元化的金融支援和服務。中國積極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開展投融資合作,加強資金融通,推動建設多元化融資體系。目前,已在7個沿線國家和地區建立了人民幣清算安排,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覆蓋41個沿線國家和地區。

  2 齊發力,金融機構發展迎來新機遇

  在今年7月舉辦的中阿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開幕式上,中方宣佈將成立中國-阿拉伯國家銀行聯合體。中阿銀聯體是中國與阿拉伯國家之間首個多邊金融合作機制,由中國國家開發銀行牽頭設立。國開行董事長胡懷邦表示,中阿銀聯體的成立將加強“一帶一路”倡議與阿拉伯國家發展願景有效對接,建立長期穩定、互利共贏的金融合作關係,為促進中阿全方位、多領域務實合作提供重要支撐。

  這是國開行助力“一帶一路”建設的又一重大舉措。作為開發性金融機構,國開行積極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長期、穩定、可持續、風險可控的金融服務。截至2017年年底,國開行在“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累計發放貸款超過1800億美元,餘額超過1100億美元,重點支援了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社會民生等領域。

  金融是行業的樞紐。疏通金融管道,引導金融活水滋潤實體産業,是“一帶一路”走向深入的重要推手。五年來,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結合實際,積極研究制定“一帶一路”建設的規劃和實施意見,並根據自身的優勢和特色制定個性化的金融服務方案,完善跨境金融服務。

  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積極制定多項信貸政策及措施,通過産業基金、對外承包工程貸款、互惠貸款等多樣化的金融工具,合理引導信貸投放,一大批標誌性工程相繼開工,涵蓋公路、鐵路、港口、通信等多個領域。五年來,我國在“一帶一路”相關國家新簽對外承包工程合同額超過5000億美元。諸多項目的實施離不開銀行的資金支援。

  中國銀行業協會專職副會長潘光偉介紹,中資銀行圍繞“一帶一路”建設積極開展業務創新,為中外資企業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務。一是配套服務,為“走出去”企業跨境貿易提供結算、清算、匯兌等便利性支援,為跨境投資提供財務顧問、並購搭橋、股權融資等投行服務。二是撮合交易。中資銀行利用網際網路、大數據和境外分支機構資訊渠道優勢,以及金融科技的手段,通過跨境投資洽談會的形式,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有技術、有品牌的中小企業“請進來”。幫助企業尋找市場空間,實現全球資源、市場、技術、資金、人才的互聯互通。三是管控風險。銀行幫助企業合理地評估風險,提供套期保值等衍生工具,有效對衝風險。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推進,商業銀行的改革發展也迎來了新的機遇。“一帶一路”建設為國內金融機構提供了更穩定的發展基礎、更廣闊的市場空間、更全面的業務機會。商業銀行在服務“一帶一路”的過程中,持續提升自身的國際化和專業化經營能力,不斷打造開放合作和綠色金融等發展模式,與“一帶一路”的精神內核合拍共振。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得到越來越多銀行的響應,熟悉中國企業的中資銀行和具有國際經驗的外資銀行合作增多,雙方優勢互補,為“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和地區的發展提供越來越多的金融助力。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中國進出口銀行支援“一帶一路”建設貸款餘額超過8300億元;截至今年6月末,中國工商銀行已在“一帶一路”相關20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129家分支機構,共支援境外“走出去”項目393個,累計承貸金額約1028億美元;中國銀行累計完成對“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和地區各類授信支援超過1000億美元。

  與此同時,外資銀行也在響應“一帶一路”倡議。渣打集團稱將在2020年年底之前聯合銀團為“一帶一路”相關項目提供總值不少於200億美元的融資支援;匯豐銀行的服務覆蓋一半以上“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和地區,參與項目約百個。截至2017年年底,共有來自21個“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55家銀行在華設立了機構。

  絲路基金是服務於“一帶一路”建設的中長期開發投資機構,公司通過以股權為主的多元化投融資方式重點支援“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基礎設施、資源開發、産業合作和金融合作等領域。目前,公司累計簽約項目20余個,承諾投資金額超過80億美元。據悉,絲路基金約70%的承諾投資額投向了“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和地區的基礎設施項目,超過70%的承諾投資額是股權投資,充分體現了絲路基金作為中長期直投機構的基本特點。在綜合使用股權、債權等多種形式為項目提供資金支援之外,絲路基金還通過基金投資、成立聯合投資平臺等形式,創新投融資支援方式,不斷優化“一帶一路”相關領域的金融合作和網路佈局,推動公司拓寬金融服務的地域和行業佈局,深度融入國際金融市場。

  3 控風險,以效益為導向

  有效的風險管控是“一帶一路”建設及金融支援可持續發展的保障。“一帶一路”部分相關國家實力不足,資金投入、運營管理等能力還存在較大不確定性,這對建設過程中的金融風險防範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國高度重視並積極推進與境外金融監管機構建立正式的監管合作機制,提高跨境監管水準。截至2017年年末,中國銀保監會已與32個“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金融監管當局簽署了雙邊金融監管合作諒解備忘錄。

  近年來,中國銀行業協會充分發揮行業自律組織的優勢,向620家中外銀行會員單位發出了《中國銀行業服務“一帶一路”倡議書》,引領銀行業從優化海外佈局、強化金融合作等方面服務“一帶一路”建設。

  中方對於共建的項目和相關國家的投資合作,始終重視加強債務管理。“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介紹,在“一帶一路”建設項目的投融資問題上,中國始終堅持以經濟效益為導向,根據項目國實際情況提供貸款,避免給項目國造成新的債務風險和財政負擔。中資銀行在為項目提供融資前,會對借款人的負債情況、償債能力進行嚴格測算,貸款後也會持續跟蹤監測相關國別風險和主權風險。比如開發銀行就建立了國家主權信用評級,以及國家風險限額管理制度。對一些經濟建設確有迫切資金需要的國家,中資銀行會通過合理設計融資結構等方式,幫助其實現債務可持續。例如柬埔寨的光纜和數字電視項目,就是通過股權投資加銀團貸款模式予以支援,取得了良好的實效。

  德國商業銀行日前發佈新聞公報説,德商行已與中國工商銀行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計劃在雙方現有合作基礎上,重點拓展“一帶一路”建設領域的合作。公報顯示,雙方在“一帶一路”有關項目上的合作涉及項目融資、資本市場業務和貿易融資。預計未來5年,合作業務量將達50億美元。德商行總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德商行在歐洲的銷售能力與工行對中國市場的熟悉程度相結合,將為更多歐洲企業提供支援。

  《光明日報》( 2018年09月26日 10版)

[責任編輯:張曉靜]